“成都市正在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城三都’,市区两级在对功能区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将倾斜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这对于青羊区、管委会、园区、企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张烨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其根本目的是想帮助园区了解‘家底’,了解园区的企业,实实在在地掌握园区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全力为园区企业保驾护航,实现各个园区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青羊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主要明确了“青羊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申报要求、园区管理与考核、园区奖励等内容,特别强调了园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属性,并明确提出5条文化创意产业园认定标准:园区空间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有专业的运营管理机构,园区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记者了解到,认定工作将包括园区申报,街道推荐,管委会初审,评审会审议和认定授牌环节。最终经审定及公示通过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预计将于今年12月进行授牌。本次认定工作结束后,管委会将根据审查情况组织评审并给出各园区年度得分,得分排名前三的园区为年度考核“优秀文创园区。”
“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及时雨。”园区认定会议刚结束,明堂创意产业园行政总监王景艺就高兴地说要回去准备申报材料了。
张烨表示,管理办法和考核实施细则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最终建立了这个可持续的联动机制和办法,希望可以引领园区和企业提档升级,实现产业园的高品质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市场、政府三方共赢。(陈静)
新闻背景
去年9月,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公布了31家首批成都市文创产业园区。来自青羊的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峨影·1958国际影视创意孵化园、西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和明堂创意工作区6个文创园区占据了全成都五分之一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