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着建一项工程,铸一座丰碑的初心,总部设在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的国诚集团,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神州大地的细节深处,国诚集团用精湛的技艺,创新的精神,忘我的拼搏,攻克下一道道技术难关,在全国多地打造出一道道靓丽的城市天际线,年产值超40亿元背后,书写下一个属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传奇。
A 从青羊出发 产值超40亿
在成都2018民营企业100强名单中,位于青羊总部基地的国诚集团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外界对于国诚集团或许有些陌生,但能够入围其中100强名单中,国诚集团有着自己的吸引力。”在我们的“看青羊民企风云”系列报道采访中,企业创始人、董事长王加波如是说。
“企业是一家以承揽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施工一级企业,业务覆盖全国十几个省份、三十余个城市,近年参建项目涉及市政、公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机电工程、港口与航道、铁路工程等专业类别,年产值超过40亿元。”企业负责人的一席话,也就企业入围成都民营企业100强作出了回答。
事实上,这家年产值数十亿的大型企业,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来户”。从山东青岛发源起步,到整体搬迁进入四川市场,最终把总部落在青羊,有些波折,但却是收获了企业发展的一桶桶金。
2001年,正是房地产市场的起步时期,看中这一庞大市场份额和发展前景,年轻的国诚集团在山东青岛正式成立,彼时的国诚更多将发展的目光和业务范围放在省内。“2008年,对于国诚集团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王加波介绍说,促成企业将总部搬到成都,一方面是感受到四川灾后重建巨大的市场,一方面也是企业想尽可能地为灾区人民做点贡献。”进入成都的国诚集团,出于市场和发展的需求,当初将集团办公地设在高新区。“随着业务范围扩大,已经不仅局限在省内市场,开始更多往外辐射。”基于此,企业对于集团总部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要求。在中心城区对比一番,青羊总部基地良好的办公环境吸引及青羊区在招引总部企业入驻方面的政策和服务,恰好与企业对了“味儿”。
“企业选择扎根落户青羊总部基地,看中的就是青羊以发展总部经济为引领,坚持产城融合、精心培育总部生态、专业运管管理理念,这对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2012年,国诚集团将企业总部正式迁入青羊,开启了新一轮发展。
企业从主打建筑,开始扩展到基础设施、市政建设、道路等多领域,年产值也从2009年的一两个亿,到2017年的40多个亿。
伴随企业业绩增长的同时,国诚集团除了为项目所在地贡献税收、就业外,先后荣膺国家优质工程奖、泰山杯、天府杯、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优质工程奖。“被授予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AAA级诚信企业’等表彰,既是对企业发展的认可,也是对企业当年作出将集团总部从省外搬到成都并落户青羊这一决断最有力的证明。”
B 用产品说话 树标杆工程
孔夫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建筑其实也一样。从陌生到记忆,靠的是形象;从记忆到信赖,靠的是品质。
国诚集团从企业成立之初,就秉持着建一项工程,铸一座丰碑的初心。“严谨务实建精品、诚信合作谋发展,企业的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王加波介绍说,国诚集团终坚守精雕细琢、千锤百炼的品质,确保内在质量与外在品质和谐统一,多年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作为四川省市政工程建设及应用技术行业民营“龙头”企业,国诚集团近9年来承担大中型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超过270项,凭借精湛的工匠技术,铸就了一个个标杆工程。
把道路表面铺上沥青,再种上一些花花草草,这也许是一些市民对道路整治的印象。而实际上,道路综合整治是一项内容繁琐、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在成都,红星路综合整治南二环至北二环工程的市政道路,就是企业奉献给成都市民的一个精品力作和标志性项目。”
“红星路道路下面经过各个时期的建设,敷设了各种市政管线,其中最老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自来水管,基本已经到了使用期的‘大限’。”国诚集团承担的桂溪立交到新南门一线市政道路,车流量巨大,一旦堵塞,将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而工程业务上又面临着管线迁改涉及单位众多、作业工期短、施工作业面交叉狭窄、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如何与其他施工单位统筹协调好作业时间、作业顺序、安全文明施工?如何保证企业承担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均能达到规范要求等,国诚集团上下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道,在抢工期的关键时刻,最多连续在现场盯了三天三夜,确保了重要工程节点的顺利完成。“最终不负成都市民重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城市建设答卷。”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民营企业的前行道路也越走越宽。”现在的国诚集团,无论是在市政道路建设、供水工程项目,还是在铁路站点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上,企业用实力打造着一个个建筑精品,用智慧谱写着一曲曲生命赞歌。
“作为总部放在青羊的企业,企业承建的青羊区中小道路整治工程,深受业主和市民好评。”而在省外,国诚集团承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连接线工程、福建省泉州市南安至官桥段道路扩建工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努尔加水库城镇供水工程更是荣获国家优质工程、泰山杯、天府杯、蜀安杯等工程建设荣誉。
胸怀天下征程路、笑望百舸争一流。伴随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路壮大,国诚集团以工程建设为立足点,向纵向的产业链发展和横向的业务空间发展,拥有各类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近50项,其资质总数和等级的排名都位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在成都建筑行业市场,包含市政、公路、水利水电等全方位基础设施覆盖的一级资质企业,其实很少见。”
C 用创新追梦 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
点动成线,木繁成林。
从四川、重庆,到贵州、云南,从西南地区向全国范围的市场拓展,纵横交错的宽阔道路,飞架于山川河海之上的宏伟长桥,林立于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以道路工程为代表的城市交通系统、以城市配套为代表的市政工程,每一次国诚集团所在城市项目落地背后,与工程建设相伴的是科技创新、占领技术的制高点。
“企业致力于发展成为建筑行业资质高、专业结构齐全、经营范围广泛、产业链条完成、整体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这是国诚集团的创业初衷,而在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上,创新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必须紧紧依靠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15年,国诚集团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借助产学研平台,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年投入经费上千万元,解决过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企业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企业始终致力于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依靠科技进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发展体系。”王加波介绍说,国诚集团公司通过重奖、鼓励技术人员多在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级工法等方式,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创造。
在新技术、新工艺创新路上,国诚集团开创的在柔性枕粱+土工格栅处治冻土区路基纵向裂缝施工工法、桩基360度回旋转施工工法、可调节式复合金属外墙一体化板施工工法等专利技术国内遥遥领先。尤其是360度旋转工法被广泛使用在市政工程、公路工程中,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创新,让企业尝到甜头。”王加波透露,企业将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中心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力争2021年在成都市场占有率达到前三位,四川省名列前列,市政施工技术领域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先者、力争为国内知名的专业市政工程施工建筑服务承包商。
D 做大蛋糕 借力改革走出去
以青羊为原点,从成都辐射全国市场,这是国诚集团的作战路径。
从2009年至今,国诚集团300多个项目遍布全国多地。尤其是近三年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等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场前景广阔,也是民营企业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切实之举。”具备大型工程项目实力的国诚集团,在西北地区的工程合作一拍即合。2017年,国诚集团在新疆成立子公司,仅去年两个项目加起来就有70多个亿。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致敬改革开放的最好回答,就是迎着改革的机遇再出发。“在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企业也在不断改变经营策略。”比如说结合省市区相关扶持政策,依托央企合作开发项目、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借力改革开放,民营企业风起好扬帆。”王加波说,施工企业跟国家政策、基础设施投入密切相关。“以前资质的审核流程较困难,现在实施简政放权,效率提高了、办事方便了。”民营企业作为参与者,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机构改革、形象提升等系列政策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让民营企业可以迎着改革春风茁壮成长。
对于当下遍布全国多地范围的市场,企业也有着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出于民营资金成本、人才缺失的劣势,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和市场开拓人才,成为企业当下的一大短板。”而“一带一路”的提出,让国诚集团意识到风来了。“希望借助一些央企平台的力量走出去,让民营企业也能在国外市场开疆拓土。”
(张国祥/文 图片由企业提供)
改革开放40年
创新丰润民企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黄金40年。迎着新一轮发展春天,民营企业迎来新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新挑战。乱云飞渡仍从容,民营企业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资金、人才、内部管理等方面相应提升。
咬定青山不放松,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民营企业,需要抓住当下宏观的政策机遇,把握当前基础设施投入的方向,对已有的产业进行上下游的延伸,承“鲁班”精神,以开放合作走向世界,回馈社会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