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元一杯的社区盖碗茶 居民天天喝不厌
来到清源社区,置身于川西民居风格的大院里,你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青砖灰瓦,棕红色纯木质结构的建筑,与白墙相配,显得清新而淡雅,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古色古香中透着含蓄婉约之美。大院里,一座偌大的川西戏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恍惚时间倒流之感。如果不是看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标牌,你真的会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来到了一个景区或公园。
“这儿就是我们社区,刚改造完不久,是不是很安逸啊,这个大院子真的太巴适了,我们居民都非常喜欢这儿,很多人天天都要来耍。”74岁的居民黄大爷一脸骄傲地向记者“炫耀”他们的社区有多好,激动的表情里透着满满的幸福。黄大爷说,他是老清源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在自己家门口能有这样的社区,“川西民居风格太有亲切感了,我们老年人非常喜欢,大家坐在院坝里喝茶摆龙门阵就像一家人一样,不管是和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居民之间,都亲如一家,没有距离感和疏远感。”
记者采访当天,社区并没有举行任何活动,可社区大院里却坐了众多居民,有的三三两两在院坝里休闲地喝着盖碗茶,有的坐在长廊里摆龙门阵、下棋娱乐,还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着戏台上精彩的茶艺表演。“今天算人少的,周末的时候大院里全部坐满,至少有上百位居民,喝盖碗茶根本找不到位子。”社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改造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来社区的居民喝茶休闲的居民多了很多,不仅老年人喜欢来,很多年轻人也是常客,“ 现在不少社区年轻人谈事情都不去咖啡厅了,而是到我们社区,两元一杯的盖碗茶很受欢迎。”
探索党员积分制 年轻党员积极性高涨
记者了解到,改造后的社区除了建筑外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内部的结构也有较大的变化。社区新增了居民议事厅、微党校、居民调解室、社会组织孵化室等功能室。“以前社区也有这些功能,但是比较混乱,都是一室多用,没有独立的功能室,现在全部独立开来,居民来办事之类完全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社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社区大院的一侧,记者还看到新建的党员墙,“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句承诺、一生奉献”,鲜红色的墙上贴着社区120余名党员的照片和承诺,显得格外庄重而神圣。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党员墙,让社区党员亮明身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堡垒作用,积极弘扬正能量,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和问题。
“光对硬件提升改造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在机制创新和社区营造上也做了非常多的尝试和探索。”据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年,社区微党校就创新建立了党员积分制度,社区党员每参加一次党员活动或社区活动都可以积分,没有参加活动将扣掉相应分值,基础分为60分,年终时将根据积分评优,并给予激励。微党校负责人蔡雨宏告诉记者,以前,年轻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时积极性不太高,实行了党员积分制后,积极性明显高了很多,大家都你争我赶生怕积分落后。“上周末,我们开展了‘共建小绿地’活动,一共有50多名社区党员报名参加,其中多数都是年轻党员。”
在社区营造上,社区更是探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居民的喜爱。清源夜跑团已经吸引了200多名社区跑步爱好者,他们不仅通过跑步锻炼身体、结交朋友,还向更多人宣传推广社区;清源生命间里,社区残障人士和就业困难群众在这里学习刺绣编织等技能,并顺利走上就业岗位;在清源妈妈互助会,社区妈妈们常常举办各种育儿沙龙,交流育儿经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杨雪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