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升路街道升平社区里成立了一个微型通讯博物馆。博物馆的墙上挂着各个时期电话机的介绍和历史,从最早的发电机带动的磁石电话,到30年代我们在电影《雷雨》中看到的周公馆的手摇式电话,再到战争年代能发电的军用话机……别看这个博物馆不大,但收藏类别非常丰富。
“这些收藏,有的是中国电信通讯博物馆借给我们的,但大多数都是社区内的居民们‘寄存’在这里的。”升平社区书记邓珊珊说,因为太升路街道的商业特殊性,很多居民大多都是原来手机实体店铺的商家。
“居民们将他们的旧手机交给我们的时候,都讲了很多故事”。她拿起一部诺基亚滑盖手机,“这个手机在当时是个‘万元机’。这部手机的主人说,那时有事没事都会拿出来滑几下,显摆一下。”邓珊珊说,对于一些人来讲,这里的每一个物品,都代表着一段青春年华。
46岁的来哥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他小时候,只要是过年过节,到邮局寄包裹、排队打电话、发电报的人便是人山人海。“当时要打个长途电话,需要接线员转接,而且信号还不一定好,如果断了就得重新连接。”
后来,来哥进厂成为了一名工人。那个年代BB机盛行一时。价格在3000—5000元的中文BB机,一般家庭根本消费不起。为了赶上“潮流”,来哥花了400块钱买了一个二手的数字BB机,这花费了他一个多月的工资。“大家喜欢把BB机别在腰间,再配上一条明晃晃的链子,还得故意露出来,因为这是‘身份’的象征,十分洋气。”来哥说,虽然如今他的手机更换了一代又一代,但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他花“巨资”购买的二手数字BB机。“年轻时候很执着,想要的东西,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实现。”
“开着桑塔拉,手拿大哥大”是90年代顶级富豪才有的配置。除了大哥大本身价格高昂外,当时用大哥大接电话、打电话都需要收费。“好像打电话一分钟是2元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当时一碗面也就2元钱。”来哥说,大哥大的时代很短暂,为了让更多人消费得起,当时市面上还出现过“二哥大”。无论从本身的价格,还是通话收费都远低于大哥大,但即便是这样,一般家庭依旧望尘莫及。“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苦日子,根本舍不得把钱用在这个上面。”
蒋琴是太升南路上的一个店主,她的店铺紧邻成都第一家电信局,是太升南路非常热闹的地方。在营业厅里销售的手机不能讲价,蒋琴的店铺不仅有优惠,服务态度还好,生意自然源源不断。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加上十来个人照料生意,还经常忙不过来。店铺虽小却分区明确,“我们要这样缩起来走,才能过得去,挤得很!”作为为数不多现在还坚守在太升南路的店主之一,蒋琴称,她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太升南路。
的确,随着科技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大家对电话的要求不再仅限于通话,口袋里的手机也随着潮流,换了一代又一代。不过,当聊到曾经,很多人都可以随口说出“我第一个手机”和“那个时候”的故事。
小编突然想起,采访期间,有人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电话铃响,妈妈从厨房探头出来,然后一边擦手一边走到电话旁边,拿起听筒,轻轻地一声‘喂’。”
采访对象说,他很怀念当初家家有座机的时候,因为有座机的家,才像个家。
1 儿时的玩具
“我从来没有过摇把电话使用时的记忆,因为当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是在父亲办公室里的一个角落里。那个时候,平常家里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玩具,我和哥哥常常趁着办公室没人的时候,把那台角落里的电话抬出来,两个人蹲在地上,争前恐后地摇动着电话把,能够玩上好半天。”
2 借来的问候
“这是我小时候第一次用的电话。那个年代,通常是一两条街、上千户人家,才会有企业、单位配有一台这样的电话。当年我父亲在外地工作,每当想他的时候,妈妈便带着我跑到别人的单位,借用这样拨号的电话,给远方的父亲送去问候。”
3 我的高消费
“八十年代初,BB机开始进入中国。最提劲的就是中文BB机,因为当时绝大多数BB机都只能显示数字,大家还需要翻密码本对应发过来的信息,而中文机是可以接收中文信息的。1994年,我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在朋友那里买了一台二手的斜口数字BB机。”
4 奢侈的稀奇玩意儿
“开着桑塔纳,手拿大哥大,在当时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亿万富翁了。九十年代我在国营工厂工作,一个老板到厂长办公室谈业务,就拿出他的大哥大,当时我们一群人就围成一圈看着,根本不敢碰。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五六百块,大哥大光是机子就是一万三左右,加上写号、上户,弄下来要花两三万块,是绝对的奢侈品。”
5 被收走的虚荣心
“初二那年,为了方便联系,爸妈给了我一部小灵通。于是我就成为了班里唯一一个带着电话上学的‘有钱人’。或许是因为虚荣心作祟,每次上课时,我总是刻意拿出小灵通看时间,享受着周围同学羡慕的眼光,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结果后来,老师找到了我爸妈,以会影响学习为由,没收了我还没捂热的小灵通,直到初中毕业才还给了我。”
6 屏保上的ta
“大学的时候省钱买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虽然像素很低,但可以用手机拍照了。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拿出手机就可以拍合照。而且更让我兴奋的是,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照片来当屏保,尤其是给自己喜欢的人拍张照片当屏保,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对方。”
7 一份爱的礼物
“老公到韩国出差,给我带了一台三星的翻盖手机,那时候在国内是不常见的。不仅外观时尚,通话信号也很好。同事没事就来围观,还经常拿我开玩笑。在家的时候孩子淘气,拿我手机装模作样地打电话,还用力一甩潇洒地合上盖子。”
8 我的互联生活
“我现在的生活,反正是离不开手机了。肚子饿了,拿出手机点个外卖;想买东西,拿出手机网上购物;想去旅游,拿出手机订机票、酒店……十分方便。而且,现在的手机不仅像素高,还自带各种修图功能,拍出来的照片一点都不比专业相机差。可以说,出门的时候可以不用带别的,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切。”(张静 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