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 在诗意绵延的浣花溪畔绽放

发表时间:2018-10-31 15:24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

在诗意绵延的浣花溪畔绽放

  作家张朴在《它回响四季的诗情画意,亦是成都日常的文雅之地》一文中写到,“作为成都人的一种自豪与惬意,亦是因为流淌在成都基因里的闲适浪漫,在绿意悠然的草堂故径中被一一映照着,被不断证明着。当你闲庭信步于草堂的‘红墙’,或树林小径,时光静止,情绪流动,感怀升腾,那是成都的步调,千金难买,但又唾手可得,都在草堂里!”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800多年前陆游骑马经过锦官城的西面,曾经为绚丽的梅花陶醉,曾为此在那里喝酒欣赏并大醉了一场。

  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就处于这样诗意绵延风光无限的地方,这里有占地五万平米的锦绣工场古玩城、百年老店荣宝斋;这里有“800亩草堂,千诗百景”的“杜甫千诗碑。”;这里还有成都的名片——蜀锦。探游其间,古物与新意交融,过去在当下重焕生机。

  百年老店风生水起

  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始建于1672年。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品牌,荣宝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

  与宽窄巷子一街之隔的东胜街街口的荣宝斋咖啡书屋在国庆大假期间在大家的期待中开业了,路过这里的人,去里面喝喝茶,看看书,还能买到不错的字帖和文创产品。

  两年前,百年老年荣宝斋就已经在青羊的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生根了。

  家住送仙桥的杨大爷是一个字画爱好者,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忘记两年前荣宝斋落户的盛况,“我第一次看到了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据说价值几个亿。还有很多齐白石的画,真是没有白活。”

  “荣宝斋珍藏近现代大师精品展,并现场进行了茶艺表演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表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艺术盛宴。”荣宝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展览展出了30幅近现代大师的精品力作,木版水印表演邀请木版水印技艺传承大师作现场表演,展示了木版水印的精湛技艺与传统魅力。也让成都市民与大师更进一步。”

  记者了解到,荣宝斋在成都的项目,延续了百年老店的风格,主营木版水印、文房用品、画册印制及书画艺术品展览展销。其中木版水印为荣宝斋核心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荣宝斋运用版画原理,创造性地再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神韵。文房用品作为荣宝斋传统经营项目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各类书画用具均由荣宝斋特制或监制。同时荣宝斋还承接川内外艺术名家的书画作品展览,为艺术家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雅俗共赏的各类书画艺术作品。

  “这里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沃土。”荣宝斋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集书画文房销售、展览、文创等一体的综合企业,自2016年首次落地青羊以来,荣宝斋已与青羊开展咖啡书屋等多个项目的合作,荣宝斋将在青羊区投资设立荣宝斋拍卖公司。

  “这里聚集的文创投资团队和大量优秀的文创人才,足以满足荣宝斋的用人需求以及文化交流。”荣宝斋相关负责人表示,青羊区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集聚了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主要文化场馆,汇聚着成都四分之三的文化资源,是文创产业迅猛成长的沃土。

  蜀锦蜀绣薪火相传

  去年,一部热播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引爆网络!第二季第二集中,青羊区浣花溪边守护跨越千年蜀锦奥秘的蜀锦传承人贺斌,在这部5分多钟长的纪录片中,一下子成为“网红”!不仅获得众多网友的热赞,就连人民网、新华网等重量级媒体纷纷对蜀锦和传承人予以高度关注,人民微评盛赞:“当年蜀锦之盛,奠定了锦官城美名;岁月流转,蜀锦仍有万千气象,正因为有‘用一辈子时间去探索蜀锦’的艺人。”

  今年,青羊区又被正式命名为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蜀绣之乡。

  蜀绣,就在“绣”美的青羊,就在绵延流淌的浣花溪畔华丽绽放。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蜀绣厂在青羊浣花南路成立,专业人员达450人。这里生产的绣品走进人民大会堂,走出国门,多次荣获大奖。2006年5月,蜀绣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蜀绣厂诞生出一大批蜀绣大师,23位各级蜀绣传承人活跃在青羊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6年,由蜀江锦院申报的“蜀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文化部授牌为全国唯一的“蜀锦织造技艺”传承单位。2009年,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成都,有很多博物馆,专业的博物馆也不少,蜀锦织绣博物馆就在浣花溪畔的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内。博物馆由蜀锦、蜀绣等历史文化和展现历代锦绣纹样的艺术品、工艺品展示与销售组成。记者了解到,这是全国唯一拥有全套手工蜀锦制作和蜀锦历史文化展示的专业场馆,是全国最大的蜀锦蜀绣文化传承基地与研究中心。博物馆馆藏分为丝绸起源、历代蜀锦、刺绣历史、明清服饰、织机沿革、蜀锦技艺六大类。通过藏品讲述了千年锦绣文化的盛况,展现了对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据蜀江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蜀江锦院成立的近20年间,我们一直在做品牌化的推广、市场化运作,将蜀锦变成更容易接近大家的生活东西。但更重要的还是蜀锦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让大家知道这个文化是如何与我们生活连接起来的才是我们的本意。”

  以蜀江锦院为龙头,青羊正以成都建世界文化名城为契机,推动蜀绣产业繁荣兴盛。建立了“蜀绣工坊”、“纤云绣坊”等民间蜀绣团体,通过企业品牌化运作、蜀绣产品IP打造、特色文创产品研发、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对外交流活动等,将青羊打造为全国蜀绣集散中心,让蜀绣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张靓丽名片,让蜀绣展现天府文化自信。

  看得见的诗意基因

  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经典卓绝的名家墨宝、古韵悠悠的鲁西青石、精彩绝伦的刻工技艺……在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绵延几百米的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已然与草堂和和浣花溪原有的川西古典园林浑然一体。

  千诗碑亮相,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游玩草堂博物馆和浣花溪时又多了一份诗情画意,在读诗的时候还能欣赏到祝允明、谢无量等书法大家的墨宝。

  “这个千诗碑很有意义,既能够阅读诗圣杜甫的诗歌,还能欣赏到书法大家的风雅。”来自江西的游客表示,这种人文景观让人震撼,作为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来这里既能感受诗意还能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今年9月,“杜甫千诗碑”总碑揭幕仪式在浣花溪公园举行,这标志着“杜甫千诗碑”项目已基本建成。镌刻了1455首杜诗的碑刻有机融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浣花溪公园,成为成都新的靓丽风景线。

  杜甫流寓成都3年9个月,留下了200多首诗歌,很多名篇都在成都完成。成都人也对杜甫非常厚爱,即使在他走后,故居也一直有人维护。所以现代诗人冯至才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忘了他的死地和生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历代人们怀念杜甫,除了悉心维护草堂,另一个方式便是刻诗。因此2015年底,成都市决定,通过杜甫千诗碑项目,将他生前创作的1455首诗歌全部用碑刻形式呈现,这不仅是对诗圣最好的纪念,也体现了政府对文化的尊重与厚爱,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与作为。

  记者在现场看到,杜诗书法石刻碑廊选择的诗歌都是经典之作。其中,既有杜甫意气风发的早期作品《望岳》《房兵曹胡马》,又有沉郁顿挫的《秋兴八首》《登高》;既有感时伤怀的《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咏怀古迹五首》,又有爱国忧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人可以漫步诗歌长廊,低吟浅唱经典诗歌,领略千古诗圣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感知一代诗圣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除了诗作均为经典之作以外, 杜诗书法石刻碑廊更是汇集了海内外20多家博物馆馆藏的41位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传世杜诗书法精品。漫步其间或低吟浅唱,或驻足欣赏,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千年的变化和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兴。

  当前成都正在建世界文化名城,千诗碑项目将给公众带来文化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成为成都的一道文化新景观,也完全可能成为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陈静/文  闫青  小镜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