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观让我知道了,纯电动汽车是靠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核心部件驱动的,还亲眼看到汽车内部的结构,太有趣了!”上周末,家住东原时光道小区的9岁小朋友睿睿,参加了同欣社区匠芯书院组织的社区课堂,走进新能源汽车工厂参观,收获满满。

让居民纷纷点赞的“社区课堂”,源自同欣社区与匠芯书院的深度共建。作为社区为盘活文化资源引进的重点项目,匠芯书院如今已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公益文化空间。双方构建的“社区搭台、书院唱戏”共赢模式,让书院从独立的文化空间,成功转型为社区门口的“美育客厅”,将专业的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直送居民身边,让文化滋养触手可及。
多元活动:把“趣生活”搬进社区里

走进匠芯书院,墨香、乐声与笑语交织出动人的生活图景,书法室里,几位长者正跟着老师执笔挥毫,在横竖撇捺间切磋技艺;隔壁音乐教室节奏明快,专业老师带着阿姨们拍打非洲鼓;舞蹈室里,轻盈的身影随着旋律舞动,勾勒出活力身姿。
“有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字越写越工整,回家还能教孙娃子呢!”正在练字的居民王大爷笑呵呵地分享着收获。常客刘阿姨更是赞不绝口:“只要有非洲鼓课我必到,不仅学会了一门手艺,还认识了一群老姐妹,老年生活再也不孤单了!”匠芯书院负责人介绍,书院通过链接社会优质资源,邀请专业教师开展公益课程,每天课程不重样,居民按需选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服务。
社区课堂的边界不止于室内,前不久,书院就联合交警四分局把“交通安全课”搬到社区广场,通过交通历史讲解、真实案例警示、趣味互动游戏等形式,让交规知识深植亲子家庭心中。
更贴心的是,书院直击产业职工“接娃难”痛点,推出了托管服务。当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陆续走进匠芯书院,在专职老师的看护下完成课业,在非遗手工课上体验扎染、剪纸的奇妙,在民俗讲座中聆听传统节日的趣味故事。“现在娃娃放学后在书院里又能学手艺又能交朋友,真是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难题!”家长周女士欣慰地说。
如今,作为青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匠芯书院以“同欣好邻・书院有约”社区课堂为核心,精准切入社区治理的脉络,通过高频次、专业化、有特色的活动,将社会治理与文明实践深融于日常,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龄友好:让每个居民都有“归属感”

自2024年11月成立以来,匠芯书院已累计开展社区课堂60余场,构建起覆盖“一老一小、产业职工、未成年人”的微信社群,“圈粉”超500人。让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圈层”,让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圈层”,成为“全龄友好”理念的生动实践。
书院的活力密码,藏在“开放共治、多方协同”的模式里。通过联动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书院构建起了资源共享的良性生态。不止于此,书院善于挖掘社区的“本土宝藏”,将社区里文艺骨干、非遗剪纸传承人、舞蹈老师等居民专家请上讲台,组建起非洲鼓乐队、书画摄影社等特色队伍。居民的角色实现了从“参与者”到“服务者”乃至“创造者”的转变,为社区治理注入内生动力。“没想到退休了还能发挥特长,教邻居们剪纸、翻花、蜡染,一起认识非遗文化,能为大家带来快乐,我很乐意。”社区非遗传承人牛文聪表示。
如今的匠芯书院,既是居民学习成长的“乐园”,也是社区治理的“微阵地”,更是凝聚邻里情感的“黏合剂”。展望未来,同欣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匠芯书院深化联动,共同整合资源,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双方将共同努力,让这一方小小的书院,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点亮美好社区生活的‘活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