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课程’配套读本里的一些小任务,需要孩子们对成都本土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青羊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一个成都娃,天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熊猫课程’就是具有青羊特色的天府文化的具体体现,孩子们完成‘熊猫课程’小任务的过程就是被天府文化浸淫的过程,而天府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
青羊娃的暑期 川菜纸上秀色可餐
年初,青羊娃姚果果创作的绘本《果果画成都》上市,引来众多读者关注。今年暑假,这个11岁的女孩又给自己布置了一道“作业”——把传统川菜画入漫画。
轩轩小院、廖老妈蹄花、蜀大侠、成都吃客、冒椒火辣、红杏酒家……为了画好川菜漫画,姚果果还逐一探店,跟着川菜师傅们学习川菜制作。有趣的是,姚果果还在一些漫画中画出了每道川菜的制作秘诀,包括原材料、制作步骤等,全程展示一道道川菜是如何端上餐桌的。
经过一番学习和体验,姚果果对川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道川菜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成都经历了数次大移民,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色正与此息息相关。”姚果果说。
成都市实验小学的白雪老师假期里带着十多名学生到丹麦的哥本哈根学习交流。“在做文化交流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拿出笔墨纸砚,现场教当地学生写毛笔字、画大熊猫和竹子,你一句我一语中将成都宣传了出去。”白雪老师说,这些孩子接受了两年的“熊猫课程”学习,“天府文化已经内化在了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此次交流,孩子们还带去了“熊猫课程”的文创成果——手机壳、T恤、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别看东西小,却特别受欢迎,不少当地孩子问我在哪里可以买到。”
金沙小学学生陈斯恩被“熊猫课程”中的金沙文化深深吸引,暑假里五次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满足内心小好奇的同时还将金沙文化推荐给了远在美国的表弟表妹,她有一个小梦想,就是成为金沙遗址博物馆小小解说员。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熊猫课程”深挖本土文化 输出青羊特色品牌
“‘熊猫课程’的打造旨在传承和宣扬凸显青羊特色的天府文化。对内,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对本土文化充分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操;对外,它是文化输出的特色品牌,担当着将天府文化传播出去的重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古—今’和‘中—外’的文化使者。”青羊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羊区教育局借助中国教科院平台和各级各类专家资源,成立了“熊猫课程”项目,并由专家、科室、部门和项目学校共同组成“熊猫课程”联盟,通过梳理和挖掘青羊本土文化,打造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9大课程体系。
此外,根据“熊猫课程”的打造要求,各项目学校在研发分册内容时,要筛选出与之相关的典故、传说,改写为易于学生理解的文字,同时通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熊猫”漫画形象,将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在课程设计上,“熊猫课程”还体现出了很强的参与性,每一章节的内容结尾,读本都附上了易于师生参与的活动体验方案,老师和同学们都能体验天府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熊猫课程”目前已经研发了九册课程读本,每册用10-15个章节搭建内容,这让具有青羊特色的天府文化得以以课程为载体,润泽青羊的每一位学子。
“熊猫课程”上线
扩大天府文化辐射圈
不久前,青羊区2018年“熊猫课程”推进会召开,今年青羊将充分利用友城、友区、友校及外籍教师等资源,以“熊猫课程”为中心,构建以青羊为原点的“熊猫课程交往圈”,绘就“熊猫课程青羊地图”。不仅如此,“熊猫课程”还将打造线上课程,来扩大“熊猫课程”的时空局限和教育对象。
据介绍,“熊猫课程”还将借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力量,组建“熊猫课程”课题研究专业团队,开展以“熊猫课程”建设与推广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同时,加强熊猫课程的创新实施与运用,策划开展“青羊看世界”熊猫课程主题活动,把天府文化播种到友校、友区、友城。“目前我们正在策划的‘熊猫课程到香江’是该主题活动计划中的第一站,预计十月成行。”青羊区教育局对外交流与宣传科负责人绍,活动将以“学生互动”“教师送课”“校长论坛”为主线,以青羊学子进校园、“熊猫课程”进课堂、两地校长话教育为主题,让公众深入了解成都、香港两地教育。
此外,青羊区还将结合互联网+技术,利用多元网络平台,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打造“熊猫课程”线上课程,加大“熊猫课程”的辐射传播力度。同时加强“熊猫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熊猫课程”课堂外教课教学研究,逐步打造一批“熊猫课程”外教示范课,同时录制配套微课。(马周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