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撑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伞”

发表时间:2023-11-23 16:26 来源:文明青羊 责任编辑:蒋雨池
  日前,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7章60条,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重点规定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网络信息内容建设、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方面内容,基本上聚焦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至此,这部条例在历经7年讨论、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后,终于落地。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网络让未成年人拓宽视野、丰富认知,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出现打赏纠纷的新闻也不时见诸媒体。因此,在未成年人网络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便是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引导未成年人辨别网络不良信息和违法信息。《条例》第十三条指出,教育部门应当指导、支持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

  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正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和内容的管理。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过度依赖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了许多未成年人的现实问题。《条例》将“身份核验”作为强制环节,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严格实施未成年人用户实名注册制,并配合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机制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绘就保护同心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暴力事件屡有发生,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伤害。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保护,需构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全国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应当切实发挥作用,加快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体系,坚持依法维权,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条例》系统规定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网络、司法等“保护”,进一步织密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治之网,提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水平。比如,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处罚机制上加大惩治力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之间关系的引导和协调;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尊重他人、友善互助的网络环境。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网络空间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深刻影响着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塑造。因此,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保障青少年健康上网,是关心关爱未成人的必要之举,必须抓紧抓实,须臾不可放松。(青羊区评论员小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