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述和沟通机会。在艺术治疗的领域中有两个主要的取向:艺术创作即是治疗,而创作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并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若把艺术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则其中所产生的作品和作品的一些联想,对于个人维持内在世界与外在平衡一致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艺术治疗——绘画诠释》陆雅青
新年伊始,天空飘着零星小雨,寒气袭人。西村大院里,一场特殊的画展举行了简短的开幕仪式。悠长的C型长廊里悬挂着56位特殊儿童创作的148幅美术作品,天马行空的猫头鹰、形态饱满的鱼、展现内心的眼珠、色彩斑斓的小镇……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特别的回忆,却又诉说着同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是青羊区艺术治疗公益联盟自2013年9月为青羊区特殊需要儿童开展美术治疗活动后的第五次画展。五年间,青羊区艺术治疗公益联盟吸引了近百名专业美术教师和志愿者,为七八十名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了专业美术指导和悉心陪伴,他们的近千幅画作被送出去参赛和展览。“看到孩子们紧锁的眉头因为色彩慢慢放松,他们眼中的世界因为美术和陪伴而改变,我们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青羊区艺术治疗公益联盟发起人匡敏说。
“给特殊需要的孩子们上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握笔到填色 教育就是陪伴成长
2013年6月,应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卞蓉邀请,匡敏发起成立特殊需要儿童艺术治疗公益联盟,利用自己青羊区美术教研员的“特权”,网罗了一些美术老师,再各自发动身边的资源,吸引志愿者。其实,在那之前,卞蓉多次和匡敏提起想给特殊孩子们上美术课,但是因为没有经验,没有贸然开始。“那年我到北京开会,正好接触到了特殊需要儿童画展,听了别人的经验,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事情。”匡敏说。
和跟普通孩子上美术课不同,自闭症等特殊需要儿童常常有刻板动作、智力发育迟缓或者障碍,甚至不与外界沟通,该怎么给孩子上课?匡敏和卞蓉带领美术老师与特校的专业老师反复沟通交流,准备了好几个月,直到2013年9月,青羊区特殊需要儿童艺术治疗公益联盟才第一次开课,时间为每周五的晚上7点到8点。
“给特殊需要的孩子们上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匡敏介绍说,特殊需要儿童常常伴随着肢体动作的障碍,尤其是手指的精细化动作,绘画握笔、涂写、手撕纸、手工每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都非常困难。根据前期对孩子们的评估,美术老师以一对一、一对二或者一对三的方式跟特殊孩子共同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让情绪不稳定的、哭闹的孩子,学会安静,听从指令;让能力不足的孩子学会握笔、涂色、撕纸等基本技能;让不会表达情绪的孩子有宣泄情绪的突破口……”匡敏说,与给普通孩子上美术课不同,技能和技法在美术治疗中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是让特殊孩子通过美术治疗平复情绪,获得自信与快乐。
“你能感到他很痛苦,但就是说不出来,特揪心。”
每次美术治疗 背后是无数的坚持
特殊需要儿童艺术治疗公益联盟每学期开展8次活动,每次一个小时,但老师和志愿者们付出的却远远多于这一个小时。“对于平时教学任务就很重的专业美术老师而言,义务辅导,还看不到什么成果,坚持下来的确很难。”匡敏说,因为是公益活动,老师和志愿者都没有费用,通常他们需要提前赶到学校,课后还要进行一小时的分享、讨论与工作安排,有时要到晚上九点半才离开。“老师们大多是一下班就从自己的学校往特校赶,晚饭都是在路上用对付一下。”
目前,特殊需要儿童艺术治疗公益联盟美术专业志愿者常年保持在10人,青羊区特校专业教师志愿者固定为19名,社会爱心志愿者增加到近20名,他们一同为这群特殊孩子的成长努力。
“我们曾经有一名自闭症的孩子,只要情绪上来了,她就不能接纳身边的小伙伴,会吼叫或者拒绝上课。有一次,美术老师想教她画水粉画,她情绪失控,就把一盆水泼在了美术老师身上。”卞蓉说,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你能感到他很痛苦,但就是说不出来,特揪心。”老师从那个孩子父母的口中得知,她当天一直在念叨“荷花”,于是老师有意引导孩子尝试着画荷花,“没想到孩子就慢慢地接纳了老师,并且最终完成了一幅荷花图。”卞蓉说,但是可惜的是,孩子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作品,随手就撕了,“那年的画展,那幅画是老师们粘起来展出的。”
“五年里,老师和志愿者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进出出,但也有一直坚持下来的,雷敏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匡敏说。“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教他们画画,需要一步步的引导,最主要的是交流和沟通,让他们逐步能产生出自己的想法。”雷老师指着作品《心灵之眼》说,“这幅画很特别,当时这个孩子情绪失控,用黑色笔在纸上使劲儿画圈,但是他并不知道他在画什么。经过引导,他发现自己是在画妈妈的眼睛,很神奇的是,那幅画画完之后,他的情绪也平复了。”雷老师认为,特殊孩子更多的是在用画抒发情绪,表达自己说不出来的情感。
“亲爱的孩子,愿你在绘画中感受世界更多的美好。”
有感动有遗憾 希望更多人加入
画展上每幅画都有名字,也有绘画者的自我介绍。有孩子介绍自己,除了画画,还喜欢轮滑,喜欢在冰上自由自在的感觉;有的说,他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将不同的色彩组合起来就是不同的画,跟变魔术一样;有智力障碍的少年画的是深邃的星空,他很高兴自己绘画技巧又提高了,还认识了好多小伙伴。现场许多人在参观后也留下了只言片语:“通过该画展看见了孩子们眼里不同的世界,那是彩色的、童真的、单纯的世界。”“亲爱的孩子们,愿你们在绘画中感受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老师和志愿者们真心不容易,感动你们的坚持。”……每每读起这些文字,匡敏内心就会涌动着温暖。
五年间,让匡敏感动的事情不少。“有老师带病坚持参加活动;有老师为了不耽误辅导自己孩子学习,把上一年级的孩子带到特校写作业;有志愿者发动亲朋好友和自己公司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活动……大家都挺不容易的。”匡敏说,有了联盟这个平台,还聚集了很多愿意献爱心的人,“这次画展开幕时,就有一位爱心人士当场捐助1000元的画材;这几届画展的场地,也都得到了公益支持,我心存感激。”
当然,困难依然存在。“我最怕收到的信息,就是有老师或者志愿者说他不能再继续参加,虽然遗憾,但我也深深地理解他们。”匡敏说,缺人的时候,她就在朋友圈发一条“缺人咯”,往往马上就有回复,说“明天就来”,“当然,我希望团队可以尽可能地稳定下来,因为对于特殊需要孩子来说,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爱,觉得没有被遗忘和抛弃,这很重要。”
匡敏表示,希望画展在为小朋友提供艺术展示平台的同时,也能呼唤更多社会力量来了解、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也希望能有更多当老师的志愿者加入,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马周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