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校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这所芦山4·20地震之后重建的农村小学,在硬件方面,已经跟城里的学校并无太多差别。
跟一般学校大门布局不同,校门口摆放了一块硕大的“纪念石”。说起石文故事,方圆几公里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不过两百余字的内容,记载了成都青羊与雅安上里共和村持续20年的“情谊”,也留下了一段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佳话。
百里相汇 结下希望之缘
仲夏时节,水墨生态上里难觅酷暑。舒适幽雅的环境,深厚的古镇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友人前往古镇观光度假。
穿行古镇,除了感受古镇清幽,还能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76年前,北上中国工农红军在途经雅安雨城,在上里古镇的石桥、石碑、石坊、石壁、石柱上,留下了许多宣传标语和革命口号。如今,这些红色印记依旧清晰可见,一方面向后代讲述着当年的革命故事,一方面也在提醒当地人民:作为革命老区,产业扶贫和教育扶志,是改变现状的关键。
如今,“水墨上里”这张旅游名片,产业支撑老区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而在教育扶志方面,老区人民其实早有所思,早有所动,并留下一段延续20年的佳话。
故事,就从首创小学的前身,原共和村希望小学与成都市青羊区税务局1999年“结缘”说起。
曾任雅安上里镇共和村的老支书杨贵生回忆,当时的共和村一穷二白。“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里、村民们都一致认为,发展教育是改变落后的唯一法子。”如今已年过七旬的老支书,回忆起当年的境况,思路清晰,洪亮中带有几分激动。
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看教育。而摆在近千人的共和村面前的教育状况,只有一个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乡村校。“学校没有固定教学场所,办学跟‘打游击’一样。”老支书杨贵生说,全村人都意识到:“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在都不宽裕的情况下,集体集资修建起一所石桌、石板凳凑成的简易村小。
这个简陋的农村小学,虽然通风又漏雨,但解决了本村娃娃无定所的困境,还吸纳了周边庙圷村、六甲村、治安村、箭杆林村等八个队的孩子上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300人。就是这样一个条件差的学校,当时在片区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办学场所是固定了,但硬件条件确实太差了。”老校长杨贵攀回忆,当时的共和村小学属于危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和娃娃们都迫切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村里、镇上、雨城区都渴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
而在一百多公里之外,彼时的成都市青羊区税务局也在积极响应“希望工程”公益事业,在全省范围内搭建一个帮扶平台,希望以此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带动一方发展。
就这样,原本并没有关联的成都青羊与雅安上里共和村,结缘。
二十载风雨不断 教育带去发展希望
走在古镇,探寻这段维系20年的帮扶佳话,随便问个当地人,都能知晓个一二。“就是那个成都爱心援建的希望小学嘛,现在变得可好了!”
时光再次回到1999年,得知破败的共和村小学有人伸出援手,这一消息在当时、当地成了轰动的大新闻。“不仅村上,上里镇、雨城区、雅安市都来了好多人!”学校奠基时,共和村村民张登义、景兴源、杨学堂都放下了手头的农活跑来看热闹。“周边七八个村的村民,站满了田坝,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时任共和村小学的杨贵攀老校长说,教学条件的改善,让处于贫困落户的老区人民看到了希望。一年时间,一栋三层高、十余间的教学楼就拔地而起,建筑与周围的民居有些“格格不入”。“当时村里都是瓦房,砖房在周边来说都是独一份。”村民张登义、景兴源、杨学堂是当时站在田坝头看热闹的村民之一。作为受益人,他们的娃娃也在希望小学里度过愉快的童年,并通过改善的教学条件走出去,走进大学,念到研究生,进入大企业工作。
这二十年,从共和村小学走出的学生,不少已经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有的在北京念研究生,有的进入华为等知名企业,有的站上三尺讲台,都是对社会有用的娃。”说到孩子们的发展,作为学校第四任校长,张其军脸上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在爱心的接力下,老区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去,让帮扶的青羊区税务局备感欣慰。
对青羊区税务局而言,教学楼的拔地而起,只是帮扶的一个起点。学校建好后,青羊区税务局把共和村小学作为教育基地,把干部职工拉到现场实地了解娃娃们的上学环境,大家触动很大。全体干部职工都积极踊跃捐款,800起,有的捐2000,一共筹集数万元。
“爱心帮扶,不是走走过场,孩子们受教育和当地迫切改善落户现状,就是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从1999年到2019年,整整20年,青羊区税务局年年带着学校和孩子们的发展所需,送去温暖,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默默付出。
2003年,投资3万元绿化校园,共和希望小学变成花园式学校;
2006年,送去现金1万元,用于购置体育用品和学习用品;
2008年,送去多台电脑,开启农村学校的电教化之路;
2009年,送去600件学生营养奶,让孩子们拥有健康营养的好身体;
2013年4.20芦山地震,第一时间与学校取得联系,并联合妇联等单位,带着关心和问候跟出现在校园;
……
201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解决了师生们的直饮水问题。
二十年来,青羊区从未间断过对学校的帮助和支持,除修建学校教学楼、硬化操场外,还陆续为学校建图书馆,进行道路配套设施,送去大量电脑和体育器材,让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吸引了不少邻村的孩子前来就读。
手拉手托起希望 心连心助力成长
帮扶,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
在青羊区税务局的影响下,省市税务、青羊区团委、妇联以及雅安当地部门也纷纷加入到帮扶工作中,用更多力量改善孩子们的学校条件。
4.20芦山地震后,爱心企业首创置业伸出援手,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并正式更名为首创希望小学。
共和村小学首任校长的孙女杨星星,2018年9月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母校,当起了一名学校的支教老师。与曾经的班主任老师并肩战斗,杨星星说,还是儿时上学那种熟悉的感觉。趁着暑假,和她同班的张俊美也回到学校,带着孩子们上起了体育课,用行动回馈和感恩母校。
从共和乡小学到共和村希望小学,再到现在的首创小学,不管学校几度更名,还是校长换了几任,延续20年的“情分”,从未因物换星移而有过间断。
近几年,青羊区税务局适应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需求,在尽力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更多着眼于扶贫扶志的方向转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四讲四有”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慰问结合,减税降费进校园,趣味课程践初心 ……越来越多的年轻税官们走进校园,启迪孩子们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追求梦想,做新时代的有用之人。
感恩青羊深厚情。今年六一前夕,共和村希望小学第四任校长张其军,将一面写有“相扶相助二十载 携手同行新时代”的锦旗,送给远道而来的青羊区税务局。“帮扶20年,跑了20年,彼此都当作亲人了,却连一口饭都没吃过,有些愧疚。”(张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