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群众呼声办教育 满足全年龄段青羊居民的需求

发表时间:2017-09-29 10:32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循着群众呼声办教育满足全年龄段青羊居民的需求

  青羊人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送孩子上学,自己上班,家里的老人准时走进社区公益课堂,学习、交友两不误;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社区少年宫的老师会在教室门口等待,安全将孩子送进社区少年宫的兴趣课堂;傍晚,吃过晚饭,全家一起走进离家最近的学校,在操场上快走两圈锻炼一下。不方便走太远,又想学点什么丰富生活?流动公益课堂进社区,把知识送到您身边。教育孩子不得法?青羊区家庭教育基地的咨询室里,专家听您倒苦水,给您支招。放寒暑孩子没地儿去?“社区雏鹰”公益活动带孩子体验职业、学习生活技能……可以说,青羊人的每一天都是在享受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度过的。都说青羊教育好,它好在独揽了成都基础教育的绝大部分优质资源,更好在它为全年龄段青羊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服务青少年  社区少年宫  学校教育的延长线

  “妈妈,我放学了,郭老师接的我,我已经在书法教室了。”“好的,好好上课,下课妈妈来接你。”“好的,妈妈。”每天的三点四十五,陈莉总会准时接到孩子用电话手表打来的电话,“知道她准时到达少年宫的教室,我才能安心给一天的工作收尾。”陈莉说。

  前年夏天,眼看孩子就要读一年级,而家里的老人病重无法帮忙接送,陈莉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刚6岁,委托校外的托管机构总觉得不放心,但是自己根本没法在三点半去学校接她,那几天我真是着急上火,牙龈肿了整整两周。”陈莉说,“幸亏邻居姐姐给我推荐了社区少年宫,政府主导,家长参与监督,课程丰富收费低,而且教学地点就在校内,听着就让人放心。”抓住了“救命稻草”的陈莉一口气给孩子报了5门课,周一到周五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全部都安排满了。“孩子放学后有专人看管,顺便还能接受课外辅导,大人正点下班之后再去接,真是解决了大难题。”陈莉说。

  三年前,青羊区针对6所小学的学生及家长进行1280份抽样调查显示, 97.6%的家长存在无法按时接送小孩的难题, 75.1%的家长对学生课后活动、实践、兴趣培养高度关注,对社会托管机构的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深表忧虑。于是,由区政府统筹、区文明办督查、区教育局指导、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主办,采取“市场化机制、公益化运营”独特模式,由街道、社区、学校、社会组织、家长等多方代表组成“社区少年宫管委会”自主运营的青羊区“社区少年宫”应运而生。“社区少年宫”项目建设也被纳入对街道、社区、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定期评选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近三年来,青羊建成覆盖全区的“社区少年宫”32个,服务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8000多人,仅2016年依托“社区少年宫”开展的暑期“社区雏鹰行动”就开展活动271项、688场,参与学生35000多人次。

  服务青壮年  推行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李老师,你是不知道,昨天晚上我和女儿大吵一架,气得我一晚上都没合眼,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都那样呢?”青羊区家庭教育基地的咨询师里,孙秀林说起自己和女儿吵架的情形,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她面前的茶几上,一杯热茶正冒着白气,青羊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李萍老师和善地看着孙秀林,不时微笑点头,对孙秀林的话表示认同。短短一个小时之后,孙秀林走出了咨询室,脸上少了几分怒气,多了几分平和。

  “不讲课的时候,我都待在咨询室里。”李萍老师说,她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前来咨询的家长,咨询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孩子偷钱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李老师打开咨询记录本,“你瞧,旧本子写满了,刚换没多久的新本子已经又用了三分之一了,今年到目前已经接待了300多位家长了。”

  青羊区52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分布从城市中心到城乡结合部,家长构成多元化、差异大,教育经常遭遇“5+2=0”的难题。推行家庭教育,建构家校合作新模式势在必行。于是,青羊区组建了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家庭教育32人讲师团、近100名家庭教育志愿者、52个家庭教育研发指导团队;打造了占地4800平方米的青羊家庭教育基地。“青羊家长课堂课程安排”覆盖了准父母段、早教段、学前段、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和职高段共七个学段的课程模块,形成修身齐家、育子树人、家校(园)共育三个篇章的课程体系。95个主题的384门课程,为青羊家长从自然家长向合格家长、优秀家长转变提供了一份丰盛的菜单。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文翁实验学校的家长变化最大,从最初穿着拖鞋进校送孩子,到“每周至少面对面和孩子认真坦诚地交流半个小时”“一学期至少读一本家庭教育图书”“一学期必须来开一次家长会”“一学期必须参加一次家长课堂的考试”“一学期至少交一次家长课堂的笔记”,家长们的积极转变,不仅收获了一本漂漂亮亮的合格家长证书,更是让孩子为父母感到自豪。

  服务中老年  社区公益课程  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老张,走,时间快到了哦。”吃过午饭没一会儿,家住送仙桥的李阿姨就着急出门,路过好朋友张阿姨窗前时,还不忘提醒一句。“2点合唱班上课,今天我们要合伴奏,可不能迟到。”李阿姨边走边说,“白天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我闲着也是闲着,就给自己报了几门公益课程,现在周一到周五忙着呢!”除了合唱,李阿姨还给自己报了智能手机应用、咖啡与红酒品鉴、老年形象设计等课程。

  到了社区公益课程报名的日子,社区教育学院的院坝里总是特别热闹。家住132厂的73岁杨承寅大爷7点就从家里出发,坐40分钟公交车来到位于光华村街的青羊区社区教育学院,就为了抢报“智能手机应用”公益课程,“去年来晚了就没有报到,今年一定要抢到。”杨大爷说,“这里的课程俏得很,很多课程都是‘秒杀’。我们这些整不来手机的人就只有到现场来报名。”杨大爷说,等他在“智能手机应用”班里学会耍微信之后,明年就可以在手机上报名了。

  据悉,全区14个街道社区教育学校、30个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以及14个市民校园学习体验中心,每年向居民提供近千门丰富多彩的公益课程,提供学位两万余个。

  除了固定课堂的社区公益课程,青羊还提供了流动课堂。冯国宝、夏青、程曦、赵华泰等一批“全国学习之星”和“市民最喜爱教师”组成的330余人的公益课程教师队伍送教进机关、进企业、进街道、进院落,“让民间达人走到市民身边,把优质课程送到市民家中”。

  为了及时了解居民需求,青羊区社区教育学院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两次市民满意度和需求调查,以便在新的学期根据市民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每年社区教育学院还会举办两次市民公益课程成果展示和优秀教师表彰,鼓励市民展示学习成果。

  如今,公益课程已经成为青羊居民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学习型社会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现每一位青羊市民智慧人生、幸福生活的快速通道。

  (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