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街长”上岗 专治背街小巷“城市诟病” 创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发表时间:2017-06-05 13:07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主街干道整洁美丽,背街小巷却乱象丛生。作为“城市病”的集中区域,背街小巷一直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在花大力气整治的同时,还需探索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近期,少城街道联合多部门,积极行动,全力投入“背街小巷整治攻坚战”,探索设立“街长”岗位,建立“街长制”,努力为群众创造出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街长”走街串巷
  专治疑难杂症

  在长顺街一带转悠,每天都会看到一个戴红袖套“多管闲事”的孃孃,路边的商家一看她来了,一定会看看“门前三包”做好了没。游商看到她,也会挑着东西离开。这位“多管闲事”的孃孃叫杨云秀。
  今年66岁的杨孃是多子巷的居民骨干,这些年来一直积极为居民服务。今年4月起,杨孃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环境监督员,俗称“街长”。
  “我们每天要去巡逻好多次,看到自行车没有停放在规定区域,会劝导他们停在规定区域。要是碰到出摊占道的现象,就得花时间与他们好好沟通。好的环境和有序秩序是大家一起享受的,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护。”杨孃说自己负责的区域是宽窄巷子附近,代表着成都的形象,更不能掉以轻心,遇到不文明的现象,她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和杨孃一样身为“街长”的方孝隆,负责仁厚街的“疑难杂症”。他每天都会抽上好几个时间段在这条几百米的小街走来走去,这条街上有几个院坝,楼下有哪些商户,他都了如指掌。“我们主要是宣传引导,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进行规范,发现问题立刻上报。”方孝隆说,“别看我们做的这些事情都很琐碎,样样都关系城市的颜面”。

  “街长”选拔严苛
  责任分工明确

  上文提到的“街长”,就是环境监督员。那么,什么是“街长制”呢?
  “所谓‘街长制’,就是将各片区按照路段进行划分,在指定区域内设定1名或多名‘管理街长’。”
  “环境监督员队伍由37人组成,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少城街道办城管科科长唐戟介绍,其中不仅有像杨孃这样的院落小组负责人和院落骨干,还有不少热心居民和志愿者参与其中。
  “街长的选拔非常严苛,既要对城市管理工作有所了解,还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唐戟补充道。为此,“街长们”在走上岗位之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光是4月份,培训会就开了2次。”目前,“街长制”已在少城街道运行了1个多月,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弹性”工作制
  微信联络群“对口”解决问题

  据了解,青羊区少城街道办辖区内的49条街巷全部配备了街长,进行日常巡查、劝导。
  “我们都实行‘弹性’工作制,不定时、不定点,随时规范清理。”仁厚街街长方孝隆一边将行人随意丢弃的易拉罐捡起扔进旁边的垃圾桶,一边说道。
  由于街长们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为此,经过多次商讨,街道办决定不限制巡查时间,早、中、晚,只要街长一有时间,就自觉对街道进行巡查,并且每周至少上报10张问题照片,其中包含已处理、未处理或处理有难度的。
  “无为而治才能体现城市管理高水平。街长制的目标就是让居民养成自觉、自治习惯,自己解决社区问题。”少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长制的推出,是将社区的行政力量、居民力量、社会力量进行有机融合,由街长负责调动资源,形成了良好的协调机制,引导更多居民、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有效解决背街小巷的“城市诟病”。
  为提升案件处置能力,少城街道还建立了微信联络群,将街长、社区工作人员、城管执法人员、公安交警等组织在一起,明确街道网格属地、部门行业责任、街面秩序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街长”对发现的各类城市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处置,一时无法处置的也要及时上报,由社区、街道办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处理。(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