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眼中的青羊区

发表时间:2016-07-29 10:52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胡瘦影

千年老城焕发文创新活力

英国当地时间7月22日,英国第一主流大报《泰晤士报》刊发文章《成都青羊区:千年老城焕发文创新活力》,报道青羊区依托少城历史街区的人文本底,构建城市文化中心,打造以文创、文博旅的文化产业链为发展的有机生态链,形成集休闲、娱乐、旅游、教育、居住、文创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生动实践,探索中国历史老街区在新形势下复兴之路的新路径。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在位于“天府之国”成都市青羊区,有着一片1.5平方公里的区域,那是成都最古老的一部分,承载着两千多年城市记忆的“少城”之所在,有着最纯粹、最地道的“老成都”味道。


而如今,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不同国家的文艺人、创业团队、创新型企业在这里交流、畅谈,憧憬着、实现着他们的梦想……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充满发展活力的少城出现在了人们面前,也为中国历史老街区在新形势下探索复兴之路提供了新的路径。


“作为一个经历了千年繁华的区域,少城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就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青羊区少城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何媛说,“这里承载着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鱼骨”状的街区布局风格也被纳入了城市建设的保护性规划,“成都会客厅”宽窄巷子也在这个街区。但同时,和许多老街区一样,它也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发展空间资源非常稀缺。


经过系统调研后,一个依托少城历史街区的人文本底,构建城市文化中心,打造以文创、文博旅的文化产业链为发展的有机生态链,形成集休闲、娱乐、旅游、教育、居住、文创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从“人、文、地、产、景”多维度入手,去构建少城的“文创生态”、“文创品牌”、“文创空间”、“文创园区”和“文创特色”,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是少城片区打造的第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样本”。这里前身是几乎已经废弃的两幢80年代旧楼。2013年,这里借鉴旧工厂改造LOFT社区打造经验,采取不动迁式的改造模式,着力打造文创产业发展平台。2014年1月,明堂完成打造并投入使用。


如今,明堂门口的创业孵化型咖啡馆“NU咖啡”是文化创意人才热衷的交流平台,年顾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每年一届的“少城有明堂-NUART艺术节”,为广大“草根创客”和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展示自身的一方天地……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以做生态、建社区、培育文创产业内生动力为特色的“明堂模式”吸引了全球目光。


据不完全统计,明堂先后接待来自国内以及联合国人居署、欧洲议会等国内外访问团100批次,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已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该中心每年的文创孵化项目数量超过400个,其中80%处于盈利状态,招商证券正在辅导其进行新三板的上市工作。


明堂火了、产业活了、人气旺了、品质提升了,“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已然从规划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眼前的现实场景。“2017年前,目标是集聚资源,打造成都文创最亮的名片;2017-2019年,壮大发展,目标是整合资源,实现产业配套发展,建设国内文创示范区;2019-2020年是全产业链功能成型阶段,目标是强化产业链功能,使‘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成为享誉国际的一张城市名片。”何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