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社区首开文创空间 传递少城声音

发表时间:2019-03-22 10:38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青羊社区首开文创空间 传递少城声音

  初春的少城,乍暖还寒,从宽窄巷子来到将军街18号,立刻被墙壁上少城居民的众生画像吸引,老人、小孩、中青年,每一个人都挂着微笑,似乎是代表着少城欢迎四面八方的友人。这里以前是商业街社区的办公地点,现在被改造成“少城故里-社区文创空间”。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聚集各种文化名人和手艺人,不仅如此,在这里还会诞生属于少城的在地文创产品。

  办公区变身文创中心

  传递少城声音

  将军街18号原来是社区的办公场地,随着社区搬迁,场地一直闲置。如何将公共场地更合理地利用起来,成为了社区上下密切关注的问题。

  “要不让我们在这里唱歌跳舞吧。”“这里可以让我们用来做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到底应该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呢?商业街社区书记叶竹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也很为难,后来搜集了很多意见,猛然发现这里可以代表少城,让这里成为传递少城声音的窗口是非常好的主意。

  “少城本身就有很多故事,这里是千年的市中心,再加上将军街也是一条有文化内涵的街道。”叶竹表示,大家建议把这里做成一个社区文创空间。

  既然是社区文创,社区居民自然是主角。去年,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家住商业街的王娴给居民代表讲解空间打造的整体理念。成都民俗文化专家刘孝昌老师为空间的本土文化呈现提出了建议。居民们对将军街18号未来要承载的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记者了解到,从项目设计、空间打造,商业街社区积极引入住在本辖区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与居民一起参与到社区规划中来。

  今年3月,“少城故里”社区文创见雏形,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刘善正已经在这里上起了自己的公益美术课程。

  打造公共文化空间

  少城在地文创蓄势待发

  走进“少城故里”社区文创空间,大家的目光被用几万颗订书钉钉的大树和用各种锅碗瓢盆啤酒盖等做的将军形象所吸引。

  在不到120平方米的空间里,教学体验区、沙龙区、休闲区、展览展示区应有尽有。

  “看到的装帧艺术,我们取名为‘少城之根’,无数的订书钉代表着少城的每一位居民,他们依托着树根开枝散叶。”王娴说,她是土生土长的少城人,接手这个项目是有“私心”的,她希望这个社区文创中心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非遗传承人可以来分享自己的故事;文创爱好者可以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绘画爱好者可以来学画画做绘本;文创中心可以出品自己的产品……

  “文创中心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喻峰本身也是成都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他会把自己的资源带到社区文创中心来,邀请手艺人来讲课并且教大家体验。”王娴说,“‘少城之根’的创作者刘善正已经在这里免费教画画,他最终的目标是出品关于少城的作品,让大家画出少城的历史和蝶变。”

  明信片、手绘地图,手账……再过一段时间,成都有名堂少城有记忆——在地文创作品即将在宽窄巷子、奎星楼等地亮相。

  王娴说:“明信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少城故事,手账本还有灯谜的互动,手绘地图上设置了很多打卡环节,来成都的游客可以带着我们的手绘地图游少城,希望通过这三款文创让游客和本地人更深入了解少城文化。”

  社区规划师带动居民自治

  让社区活力满满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规划决定了社区功能是否完备、环境是否优越,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叶竹告诉记者,一个好的社区规划应该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紧密结合,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社区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区规划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王娴和刘善正,他们是社区文创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社区规划师。”叶竹告诉记者,他们不仅仅运营文创空间,还全程参与社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搭建政府与基层群众沟通互动的桥梁,为社区更新及品质提升提供长期跟踪指导和咨询,承担行政沟通、技术咨询、公众协调等主要职责,具体负责普及规划知识、收集社区意愿、参与社区规划、强化促进指导、推进社区营造、提升院落环境治理水平等等。

  “作为政府和居民的‘中间人’,社区规划师应以自身的工作方式,带动社区自治、共治能力的培育,对空间正义和社区赋权起到价值表达的作用。”王娴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少城人、社区文创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社区规划师,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文创中心做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