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规划建设天府锦城 打造“天府文化·文博青羊”新名片

发表时间:2018-09-07 10:26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青羊区高质量规划建设天府锦城 

打造“天府文化·文博青羊”新名片

  编者按

  8月2日,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刊发《青羊区高质量规划建设天府锦城 打造“天府文化·文博青羊”新名片》一文。文章从“规划建设高标准,项目建设高质量,工作推进高效率”三个方面,就青羊区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年”决策部署,用公园城市理念和街区美学设计创新提升城市价值的做法予以总结。本站今日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青羊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年”决策部署,把天府锦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和“一号工程”,科学规划、加力推进,用公园城市理念和街区美学设计创新提升城市价值,努力将天府锦城建设成为成都人的精神家园,打造“天府文化·文博青羊”新名片。

  秉持“五个理念”

  确保规划建设高标准

  组织赴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学习取经,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把脉开方”,坚持用“五个理念”规划城市、建设街区、塑造场景、植入产业,推进“人产业境城”协调发展。

  (一)注重规划引领。按照“方向感强、标识性强、体验性强、操作性强”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城市文化标志、历史街区特色、现代消费趋势、中心城区功能,编修天府锦城总体城市设计、天府锦城“四景”规划等规划设计方案。划分为三大片区:历史文化特色片区坚持保护性再利用,以发展文博旅游创意相关产业为主;城市中心片区以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发展现代金融和商务商贸业为主;特色风貌片区以保护老成都街巷肌理为主,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二)坚持少拆多改。深刻认识天府锦城作为“成都历史之源、天府文化之基”的特殊价值,坚持“科学利用、保护为先,少拆多改、以改促留”,对四川广播电视台旧楼等具有历史价值、体现城市记忆的一景一物变拆为留。对少城大厦等老旧商业楼宇、陈旧民居建筑等以改促用,利用老旧厂房建成“少城·视井”等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功能转换、业态转型和增值利用。

  (三)遵循商业化逻辑。以“商业化逻辑、市场化运营”推进天府锦城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产业孵化和管理运营。结合天府锦城功能分区和项目建设,加强文殊坊、宽窄巷子等的品牌营销和形象塑造,强化文化创意、金融商务等重点产业的加速聚集和错位发展。鼓励区属国有平台公司与成龙集团、“一带一路”基金等专业公司合作,提升专业化运营服务水平。招引社会企业和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鼓励机关、学校、企业、名人共建共享,探索形成重现历史风貌、创新产业设计、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建设运菅模式。

  (四)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天府锦城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建设为重点,规划发展高端金融商务、金融国际合作、资本要素高地。高位嫁接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文化交往、现代服务等六大产业,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把城市有机更新作为天府锦城建设的重要路径,全力推进“两拆两改”,坚持“一路一味、一桥一品、一点一景”,营造特色化的街区文化和差异化的街区形态。目前,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已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优质空间和传承天府文化的优质载体,品牌吸引效应、产业聚合效应、社会认同效应初步显现。

  (五)突出宜居度提升。突出场景塑造、增加开敞空间、完善公服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统筹天府锦城区域内背街小巷整治、棚户区改治和老旧院落改造,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加快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建设,高标准建设泡桐树街、小通巷、栅子街等花园式街区。

  抓实“五大工程”

  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

  坚定不移贯彻“三降两提”方针,以“改、转、升、建、治”为抓手,狠抓疏解腾退和功能再造。

  (一)有序抓“改”,做优发展空间载体。一是改街区。突出可识别性,延续传统街巷坊肌理,在少城片区打造文化旅游特色街区4条、小街区规制示范街道3条,改造泡桐树街等6条特色街道。二是改楼宇。设立楼宇改造奖励基金,实施楼宇增量、楼宇强能、“腾笼引凤”、运营提升四大工程,抓好24栋楼宇改造提升,腾退机关单位等老旧楼宇共4.46万平方米,适当改造后重点发展文创产业。三是改环境。通过棚改旧改和老旧院落改造为发展文创产业提供更多载体空间,先后启动实施16个棚改、5个旧改、102个老旧院落改造项目。

  (二)科学抓“转”,推动产业业态转型。一是抓业态调整升级。出台产业引导政策,制定鼓励发展行业和疏解行业的正面、负面清单,调减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业态、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定位的建筑,在少城区域调整重点示范街道内48家低端底商。二是促产业链式发展。引进金融、文创领域龙头领军企业,引领带动同类或关联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式发展。 相继在上海、北京、澳门、香港举行推介会,吸引50余家知名金融、文创企业优质项目落户。三是优服务配套设施。实施文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生态环保等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少城片区规划建设7个基础设施项目、18个公建配套项目、1个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三)努力抓“升”,提升市场运作能力。一是坚持专业化运营。积极发挥政府在高标准建设、整体规划引导等方面的有力作用,依托文旅集团、城投集团等打造宽窄巷子二期、文殊坊片区等重大项目,由兴城建实业发展公司等区属国有公司负责“少城·视井”的建设改造和项目招商。二是坚持商业化运作。引入社会企业和资本参与园区运营管理,从“管物业”向“管产业”转变,建成光谷创业咖啡、“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等示范性项目。以市场化方式引进和组建楼宇运营团队,由民营企业独立运营管理“明堂”园区。

  (四)精心抓“建”,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一是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天府锦城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为重点,做强做大金融、文创产业链,带动产业生态圈培育形成。目前,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已集聚文创企业330家。二是推动产业载体建设。新建成和启动高端载体项目7个、面积77万平方米。三是推动绿道景观建设。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要求,推进绿道进城市院落、进城市小区、进产业集聚区,接交通体系、绿化体系、生态体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五)协调抓“治”,提高城市宜居度。一是增加开敞空间。在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区域整治“两拆一增”点位17处,拆除侵占开敞空间的违法建设1520 平方米、公共区域围墙961米,增加城市绿地、景观小品5120平方米,打开空间1.97万平方米。二是提升环境品质。推进少城片区老旧城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改建支矶石街等9条慢行系统,整治背街小巷18条。三是提优服务治理。系统构建“121”社区治理体系,成立宽门工作坊、商居联盟等自治组织,试点成立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建设“社区守望”图书馆,组织基层党支部认领“小游园、微绿地”。

  强化“五项保障”

  确保工作推进高效率

  针对天府锦城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瓶颈破局难等问题,改革创新管理体系,加强要素配套保障,确保建设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推进顺畅。

  (一)“专班专人”高效统筹。一是做强组织机构。按照“专班、专人、专责”原则,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天府锦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天府文化公园、宽窄巷文化旅游区、文殊坊文创区和浣花溪风景区4个建设推进组和1个拆迁工作推进组,抽调200余名干部参与工作。二是做细工作方案。制定《天府文化公园暨成都体育中心改造方案》等多个推进方案,以“两清单一图表”方式挂图作战、推进工作。三是做实工作机制。出台《天府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改造推进机制》等制度,建立按月调度、分工协作、集成推进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协调配合。

  (二)“政企结合”协同实施。一是对天府文化公园核心区、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等15个重大项目,联合成都兴城集团等市区国有企业,开展商业化模式分析和产业概念规划,采取“国有平台公司持有产业园区物业发展”模式筹资,分期分步开工建设。二是采取PPP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项目库和民营投资发展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少城有机更新综合运营,由其投资改造升级少城区域老旧楼宇,设立城市更新孵化器及配套天使基金。三是合理安排各项建设时序,出台十余项配套政策措施,对项目建设企业给予人才引进、商事服务等重点扶持。

  (三)“两统两同”有序拆迁。按照“两统一、两同步”原则,量身定制拆迁方案。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沟通机制。

  (四)“聚焦龙头”链式招引。一是成立招商专班,制定招商促进行动计划,建立六类500强目标企业库和招引目标企业库,实施精准招商、产业招商、龙头企业招商。二是出台产业促进政策,对落户落地天府锦城中心金融商务服务聚集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聚集区企业实施扶持奖励,对发展潜力大、税收贡献高、产业带动强的企业推出“一企一策”激励政策,成功引进多个重点产业化项目。

  (五)“清单管理”强化督查。将天府锦城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天府锦城中心金融商务聚集区管委会工作实施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成立联合督导组,实施“周督查、月通报、季质询、年晾晒”,连续两次未通过质询,将受到诫勉谈话、停职检查等处理。每半年召开总结剖析会,对项目工作集中拉练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