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又名锦官城,因锦绣而得名,因锦绣而兴盛。青羊,作为成都的原点,承载着数千年文化,蜀绣,就在“绣”美的青羊,就在绵延流淌的浣花溪畔华丽绽放。
承载天府文化基因
蜀绣薪火代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蜀绣厂在青羊浣花南路成立,专业人员达450人。这里生产的绣品走进人民大会堂,走出国门,多次荣获大奖。2006年5月,蜀绣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蜀绣厂诞生出一大批蜀绣大师,23位各级蜀绣传承人活跃在青羊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该拿的荣誉我都拿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发掘和培养真正热爱蜀绣的年轻人,让这门手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的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说,“我培养了很多学生,在我的工作室里,就已经诞生了3个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但作为国家级的传承人,我感觉到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蜀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德全,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蜀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新中国第一位蜀绣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彭永兴……众多蜀绣大师和嫡传弟子、再传弟子……老中青数百人构建的中坚力量,以匠心滋养着蜀绣的传承,以精湛的技艺绣出青羊奋进的诗篇。
社区搭建工坊
专职绣娘教学
在青羊,学蜀绣的人处处可见,蜀绣进社区,苏坡街道的清源社区是一个典范。
“你仔细看这条鱼的眼睛,如果稍稍加以修饰就会显得更加生动。”在清源社区的小区作坊内,陈再英正在指导学习蜀绣的学生,这些“学生”是陈再英的邻居。在今年3月份清源社区搭起刺绣工坊后,她受邀住进小区为居民传授蜀绣技艺。
工作坊里挂着的大大小小蜀绣作品全都出自“独臂绣娘”陈再英之手。“3岁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转动的水碾边,左臂肩部以下被全部割除了。”14年前,陈再英接触到蜀绣之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重心,她苦心钻研,并在2017年被提名非遗优秀传承人。
“社区为我们提供住宿和一些生活补贴,这里环境很好,学生们都很有积极性。”陈再英说。如今,陈再英教过的学生早已上百,年纪最小的只有4岁半,年纪最大的已年过七旬。
与蜀绣亲密接触
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随着新学期的开学,四川博物院第六期暑期蜀绣亲子班也划上句号。
记者了解到,本期蜀绣亲子课程内容包括蜀绣基本理论,握针、分线、穿针的技法讲解等。虽然刚开始学习时有些艰难,但是小学员们都非常认真,而且热情高涨。
孩子们学蜀绣已经成为了青羊一些学校的常态,在草堂小学西区,家长们自发组织了蜀绣课程,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蜀绣。孩子、家长和老师们一起从蜀绣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力量。
“目前,青羊区拥有蜀绣创作特色人才500余人,创作团队100余个,每年组织开展蜀绣技能大赛、蜀绣精品展示、蜀绣创作交流等活动200余次,每年在各街道开展蜀绣体验课程800余场次。”青羊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蜀绣之乡”实至名归,今后青羊将整合省市区优势蜀绣资源,继续促进蜀绣艺术普及化、品质化、产业化,将青羊打造为全国蜀绣集散中心,让蜀绣成为青羊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