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共产党人都是中国梦的种子

发表时间:2018-07-11 15:54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每一位共产党人都是中国梦的种子

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特别报道
高焱(后排左四)与她的藏族孩子们
夫唱妇随的罗城与杨作玉
四川新蓉电缆有限公司党建活动内容很丰富
社区的每一个活动都有江黎(右四)的身影
钟仕香(左)老人和老伴年轻时合影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在青羊的土地上,有太多党员用平凡的故事戳中人们的泪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老党员钟仕香,93岁的高龄却依旧坚持参加组织生活,用一生恪守“爱党爱国”;执教16年的青羊实验中学教师高焱源于对教育的爱和执着,带着8岁的儿子克服困难远赴得荣援藏支教;商业街社区90后的工作人员江黎在基层一线一待就是7年,她的年轻和活力,丰富了社区活动,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参加社区活动;年逾六旬的党员夫妻罗城和杨作玉,退休后热心组织社区活动,因为两人总是同进同出、夫唱妇随,被戏称为社区版“神雕侠侣”;四川新蓉电缆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党员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职工三者成为促进和谐的力量,让三者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稳步持续发展汇聚力量、筑牢基础……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时时刻刻传递着共产党人满满的“正能量”,他们是鲜活的普通人,却又时刻把一言一行与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群众装在心间,时时处处事事与党一条心,用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不断擦亮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金字招牌”。

  带着儿子去支教

  关键词:希望

  这片贫瘠但神奇的土地,让我承受了磨炼、学会了坚毅、读懂了希望,我也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教育道路上继续前行。

  两年多前,一次偶然机会,青羊实验中学教师高焱在网上看到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位身穿藏袍的小姑娘,蹲在绿绿的草地上,翻看着一本早已破损的课本……这个画面,一直牵动着高焱的心。

  从那时起,高焱开始关注藏区教育,看到在藏区支教的同事发的照片,藏区孩子在昏暗路灯下看书、在荒芜乱石岗上勤奋学习的劲头,让她震撼,让她意识到:“作为青羊教育的一份子,我要为因教育资源匮乏而渴望学习的藏区孩子尽自己的一份力。” 

  源于对教育的爱和执着,执教16年的高焱于2016年主动请缨援藏,义无反顾地去到甘孜州得荣县援藏支教,成为青羊区十多年来“对口援得”的一份子。支教两年,年仅8岁的儿子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高焱心中早有答案,她决定带上儿子一起去支教。

  在得荣,高焱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知识面窄,学习思维不活跃,教育教学工作难度较大。但面对困难和挑战,高焱没有退缩,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置,在注重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之余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趋力。除了日常教学,学生的生活、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都是高焱关心的,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知道,我的课堂、我的话语正如一粒粒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高焱说,在支教中,她能够明显感受到所带班级的变化,在一线教学中,让高焱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阿布(化名)的孩子,都升入初中了,阿布会的汉字竟不超过100个,完全无法跟上教学节奏的他,只能在课堂上睡觉,这成了高焱的“心病”,她利用课余时间陪着阿布,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告诉阿布:“老师相信你可以的”。渐渐地,阿布开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这些点滴的变化都让高焱十分欣慰。

  作为一名党员,高焱希望能为得荣的教育贡献微薄之力,她跑遍了得荣县的所有乡镇,对各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宣传教育扶贫基金、了解建档立卡完成情况等。通过下基层学校调研,完成了《关于提高藏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及对策研究》、《得荣县教育体育局教育改革问题及措施》等调研报告。

  不仅如此,高焱还为得荣教育的整体发展建言献策,联系争取教育援建项目,同时她也把青羊区学校管理,及教育的各种先进经验引进到得荣。她主动收集教育帮扶需求,协助援藏队建立爱心资源池,今年5月,成都飞机设计院针对得荣学前教育图书严重匮乏的情况,主动捐赠价值6万余元的幼儿图书。

  说起跟她一起“援藏”的儿子,高焱自豪地说,儿子皮肤晒黑了成了小藏娃。学习成绩不但没落下,还因我的工作,儿子变得更懂事更独立。去年暑假,儿子还独自坐飞机回成都写生并对高焱说:“妈妈,我自己坐飞机,你就安心工作。”

  两年援藏时光匆匆而过,今年,高焱就要回到青羊,高焱感言:“这片贫瘠但神奇的土地,让我承受了磨炼、学会了坚毅、读懂了希望,我也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教育道路上继续前行。” (黄成薇 报道)

  社区里的“神雕侠侣”

  关键词:奉献

  我们是党员,工作可以退休,但党员不能退休,况且,能帮助到大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七一临近,苏坡街道清江社区合唱队一片忙碌,一对年逾六旬的党员夫妻成了社区的常客,张罗训练、打印歌单、准备表演服装……忙得团团转。“只要社区有活动,总能看到二老的身影。”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就是65岁的罗城和67岁的杨作玉两位老党员。

  1970年,杨作玉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丈夫罗城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深受触动,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1983年,他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后,两人处处以身作则,提前上班,抢着干活,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单位年年都是先进带头人。

  如今,罗城和杨作玉都已退休,但闲不住的夫妻俩,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因为两人总是同进同出、夫唱妇随,大家都笑称夫妻俩为社区版“神雕侠侣”。

  社区组建环物委,杨作玉积极主动报名,成为环物委委员,罗城就一直陪着她,每天坚持巡防院楼,收集居民意见,监督物业工作,干劲儿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少。社区组建合唱队,夫妻俩在各小区奔走宣传,召集合唱队成员,配合老师教学训练,组织队员参加演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队员们的一致好评。

  他们还是小区里的“知心大哥”和“知心大姐”,邻里之间闹了点鸡毛蒜皮的纠纷,谁家里遇到点难事,受了委屈想要找人倾诉,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俩。不管是打电话还是找上门,罗城和杨作玉都会认真倾听,帮忙调解,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愁容满面地来,轻松愉快地离开。

  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金沙海棠小区增绿的事情。杨作玉是社区环物委委员,平时经常会在各小区晃悠,有一次,她听到金沙海棠小区的业主抱怨说小区绿化土地空置太多,到处都只见土不见绿,就把此事上了心,找到物业提建议。在得知物业费收取不足,有经费困难后,夫妻俩又去和小区业主们反复沟通交流做工作,两三月内物业费收取达到90%以上,小区增绿的工程也得以顺利开展。现在的金沙海棠小区,花草相映,绿树成荫,业主们提起罗强和杨作玉就连连点赞,都说他们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面对称赞,杨作玉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们是党员,工作可以退休,但党员不能退休,况且,能帮助到大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入党40余年,岁月沧桑没有抹去两位老党员镌刻在心里的入党誓词,虽然生活无忧,家庭和睦,但两位老人不减当年在工作岗位上的热情和真诚,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的誓言。正如社区工作人员所说,两位老党员多年来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好品行也鼓舞影响着身边的人,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刘洁 报道)

  在党旗下凝聚力量 

  关键词:服务

  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为实现企业发展愿景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6月28日,四川新蓉电缆有限公司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党建活动。活动中,该公司的14名党员干部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宣读并签订了《党员承诺书》,并观看了《不忘初心》教育片。

  其实,在四川新蓉电缆有限公司,像这样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每月至少都会开展1次。据了解,该公司目前现有党员1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8名。多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为实现企业发展愿景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人,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最基本要素”。而过硬的班子就是“领头雁”,新蓉公司注重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感情上“合弦”、行动上“合拍”的原则,让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职工三者成为促进和谐的力量,让三者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稳步持续发展筑牢基础、汇聚力量。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活力源泉,思想和文化的统一,是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新蓉公司创新建立“四C”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关爱、激励、发展和培养,把党建工作有机辐射和渗透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承载于物”,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育人”为企业添力。新蓉公司党支部不断探索培养先进典型的有效途径,发挥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引领作用,引导公司领导班子、管理精英、技术骨干、先进党员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对帮扶普通员工,在思想意识、专业技能等方面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暖人”工程是企业聚力,新蓉公司党总支创新学习载体,建立“回音壁”、“留声机”等群众工作法,畅通员工困难诉求、意见建议等问题的反馈渠道,通过收集、归纳、交办督办和职工评议4个环节,对科学有效的发展建议及时予以采纳,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舞台。

  “做人”工程为企业出力,喊出号子,不如做出样子。公司坚持开展“凝心聚力·新蓉心融”各项活动,让党员、员工在欢快的活动中学习了解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和新的一年企业发展目标;建立“企业+员工+员工家属”的沟通交流平台,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作为发展型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是“必要任务”,新蓉把企业党建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抓手,树立“党建带社建,共建促和谐”的理念,利用党支部的影响力,让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结合“3+3+3”扶贫帮困计划契机,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党建形象,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开创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协调同步,和谐发展。(黄成薇 报道)

  谁说90后在社区待不住

  关键词:担当

  是小小的成就感让我走到今天,社区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每次看到居民的微笑,听到大家的赞扬,就很享受这种成就感。

  “90后的孩子,肯定在社区呆不到多长时间。”这是商业街社区很多工作人员对江黎的评价,然而7年过去了,从实习生到成为社区正式一员,江黎成了社区最受欢迎的工作人员,她的年轻和活力,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参加社区活动。在商业街社区,无论老中青小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这些活动背后有一个推手,就是90后党员江黎。

  2011年,江黎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来社区实习了,后来顺利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考试,7年来,她把自己的心思都用在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居民的生活上。5年前,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她设计各类活动带动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加。

  6月25日,商业街社区固定党日活动举办,位于将军街的熊猫小剧场热闹非凡,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 

  “熊猫小剧场只是商业街社区每月固定活动之一,五年来,商业街社区党委发展并孵化了各类文艺团体。规模也从以前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余个,因为需要给这些团队一个展示的平台,所以就有了熊猫小剧场。”江黎说,有了场地、有了队伍、有了节目,2017商业街社区决定推出社区小剧场并于去年拉开首演序幕。

  一年多来,熊猫小剧场受到社区居民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演出团队加入了熊猫小剧场。

  老年人老有所乐,年轻人也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作为商业街社区活动的策划者,江黎时刻都在思考如何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2016年,在团省委的支持下,青年蓉漂欢乐颂——“青年之家”成立了,第一期活动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讲述了家乡的故事,后来又陆续开展“青春有话说”、“端午味道纵享丝滑”、“我的旅行日记”等沙龙。

  江黎说,营造坊、读书会等活动让年轻人有了归属感。

  整合辖区资源,服务居民,江黎也没少下功夫。得知有一位党员的家里是开理发店的情况下,江黎找到了商业街四支部的党员商量义务为居民理发。从此,“爱在家门口志愿服务生活帮”就在社区拉开了序幕,商业街社区的居民不仅能够免费理发,还能够义诊和免费美甲。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泓杰党支部,他们是做蔬菜的,我找到他们负责人,在社区开展了‘小食材大责任’的固定活动。”江黎说,活动宗旨是党建引领社区基金,泓杰低于市场价的10%把菜卖给居民,收入的10%作为社区基金,社区拿着这些钱去帮助需要救助和帮扶的人。 

  熊猫小剧场、大院文化动车、故事小屋等8项固定活动每个月都会在商业街社区上演,社区的20多项公益课程也按部就班地开展着。主持节目、帮群众解决困难、与群众沟通、联系党员……在各种场景下大家都能见到江黎的身影。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她爱上社区工作呢?江黎说,是小小的成就感让她走到今天,社区工作虽然很琐碎,每次看到居民的微笑,听到大家的赞扬,很享受这种成就感。(陈静 报道)

  岁老党员的红色基因

  关键词:传承

  知足了,当年和我一起的那些同志,17、18岁就牺牲了,我不仅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有一儿一女在身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不给组织添麻烦。

  “知足了,当年和我一起的那些同志,17、18岁就牺牲了,我不仅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有一儿一女在身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在青羊区太升路街道升平社区,有一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这位老党员名叫钟仕香,今年10月1日是老人93岁的生日。“知足”、“不给组织添麻烦”是老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她这一辈子生活的真实写照,甚至成为了老人子孙后辈的家风家训。

  6月26日,在老人女儿唐秀芬阿姨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清瘦、满脸笑意是老人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大,过往的记忆已经在她脑海中渐渐模糊,但每每讲到“当年为地下党送情报”的情节,老人已经浑浊的眼中,总会闪现出亮光。根据从小听着母亲讲“当年故事”长大的唐秀芬阿姨的讲述,记者断断续续拼凑起了钟仕香老人的故事。

  “母亲的二叔是一名地下党,也可以说是他引领着母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5年10月1日,钟仕香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村。在老人十多岁的年纪,老人的二叔便会神神秘秘的给她一些“任务”。

  “让我去某某街道,找第几道门,然后记下接头暗号,送一些小纸条或者带个口信。”虽然钟仕香老人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对于当年“送情报”的细节却记得十分清楚。“那个时候都穷,我扎着两个小辫,穿得破破烂烂的,秘密的去找那些二叔交代的地方和人。”

  因为二叔的“任务”,钟仕香老人常常冒着危险出门,也成为了旁人眼中的“疯丫头”。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却渐渐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地有意义。尽管危险,却更加坚定了钟仕香老人的革命信念。

  1943年7月1日,在离18岁生日还差3个月的时候,钟仕香老人破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长为当地妇救会主任,一直默默地做着革命工作。

  “父亲家里三兄弟都是军人。”唐秀芬阿姨说,因为父亲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常年不在家中,照顾年迈父母和年幼的妹妹,成为了母亲钟仕香的责任。尤其是当唐秀芬阿姨两兄妹出生后,母亲钟仕香的担子更重了。“即便是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母亲都还坚持在妇救会工作着。”

  “1958年打井抗旱,母亲像男人一样的工作,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劳动,钟仕香老人不愿意成为组织的负担,最终选择去了部队,带着两个孩子开始了随军的生活。

  1986年,随着老伴唐泉转业,钟仕香一家人定居成都。身为转业军人家属,原本可以根据政策安排一份工作,但钟仕香老人和老伴商量之后,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因为“老伴的工资能够养活一家人,多一个名额,就可以让年轻知青多一个回城的机会”;因为不想给组织添麻烦,钟仕香老人的两个子女都没有托关系找一份在当时看来更好的工作……

  如今,钟仕香老人已经近93岁的高龄了,却依旧坚持参加组织生活,甚至反复叮嘱女儿唐秀芬“千万要记得帮我交党费”。而老人恪守一生的“爱党爱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要知足”的信念,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子孙后辈骨子里。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或许现在的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像母亲说的那样,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所以我很知足。”钟仕香的女儿唐秀芬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强军’思想,作为一名入伍17年的老兵,我希望有更多更年轻的高科技人才进入部队。”钟仕香的外孙程凯说道。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