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过,居民们聘请的坝坝宴大厨开始埋锅造饭。采用货币安置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德盛路28号、30号院,西御街27号、29号、31号院的居民们都沉浸在安居梦圆的兴奋和幸福中,他们都想到了用成都人传统的坝坝宴方式来庆祝。
德盛路:
11天完成签约100%
龙德俊今年68岁,在德盛路28号院住了40多年。“没有厕所、没有厨房,就只有两个房间”,龙德俊说,一家人住了几十年,早就盼着更新改造了。德盛路30号院的情况也相差无几,房龄也在40、50年以上,院子里非常陈旧,居民们都有着一个安居梦。
张春玲是青羊区城市更新改造中心负责这一片区拆迁安置的工作人员,她说,德盛路28号、30号院的居民都表达了强烈的改造愿望,改造项目于11月16日正式启动签约程序。仅仅11天后,11月27日项目签约率即达到100%,“两个院子的110户居民全部同意改造升级,等到合同审计结束后,居民们就将腾房交付了。”
居民们还特地为青羊区负责城市更新的部门、太升路街道准备了两面锦旗。
西御街:
签约100%全靠自改委
中午12点,一道道热腾腾的菜被摆到桌上。记者看到,有一个身影一直穿梭在人群中,招呼邻居入座、安排就餐位置,每桌拉拉家常敬个酒,忙得不亦乐乎。她是西御街29号的居民陶婆婆,也是这次坝坝宴的组织者之一。陶婆婆是1981年搬到29号院的,那时候一家7口人挤在6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以前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公用的,实在不方便,小区环境也越来越糟糕,下水道堵塞、路面破损都是常事。”陶婆婆说,看着周围新起的楼房,她就天天盼着更新改造,让家里人也能搬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据悉,西御街3个院落位于天府广场旁,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单位宿舍。10年前起,居民们就在盼望搬迁改造。9月,西御街三标段棚改项目启动。为了推动居民达成搬迁共识,3个院落共产生了13位居民代表,组成了西御街三标段棚改项目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他们年龄上至七旬下到三十出头,挨家挨户宣传安置政策,一户一户推进。“3个院子,146户居民,从9月6日启动协议签约工作,到11月18日实现100%签约,搬迁改造推进如此顺利,可以说,‘自改委’功不可没。”汪家拐街道文庙社区党委书记艾全利感叹道。
“终于圆了安居梦!”坝坝宴上,陶婆婆和邻居们一起举杯欢庆,笑得合不拢嘴。“搬迁政策好、居民支持得好、对城市未来发展好!”陶婆婆总结的三个“好”赢得了大家的热烈赞同,鼓掌、举杯,相约更美好的生活。(刘洁 张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