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书城迁新址背后的“书香成都”

发表时间:2023-12-08 10:45 来源: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蒋雨池 赵超
  西南书城从春熙路迁至青羊区,勾起众多成都人关于阅读的回忆和欣喜,30个菜市书屋开放、成都图书馆开通图书网借,又打开一层关于阅读的可能性;回复网友建议时,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表示,建设新的城市绿道生活,将打造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

  书店、阅读,和城市,它们正在引发一轮“共振”。

  数据显示,成都拥有3522家实体书店,在全国排名第一—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城市活力和市民素养。

  成都人多爱图书馆?大年初一也要去

  在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学生们诗词诵读里,新迁至青羊区蓝润摩里中心的西南书城正式开业。焕新后的西南书城面积5000平方米,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图书80万种、文创产品10万种,业态也更多元。

  “小时候喜欢坐在书店台阶上看书,不知不觉就是一下午。”余女士回忆满满。西南书城迁新成为一场成都人关于读书的大型分享会。

  成都人有多爱阅读?《2022年成都市居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去年成都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5.8%,较四川省高13.4%。阅读已然深入成都人的日常: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四川省图书馆入馆人数逐日增长,书籍借阅量增加;为满足市民阅读需求,成都图书馆及其主题分馆开启超长延时服务,成为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馆长肖平曾透露,“延时服务诞生了新的文化体验和消费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书香成都发展实体书店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成都书店和城市阅读美空间将达到4000家;不断修订并出台的《成都市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也催生了大批特色书店。来自中研普华《2022-2027年连锁书店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书店数量超过1000家的有20座城市,其中成都最多,达3522家。

  “成都现象”:排队进图书馆阅读

  今年暑期,蓉城图书馆再迎热潮,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一大早就能有读者排队等候入馆,这股“热”也蔓延到了区级图书馆。

  苏女士上班要经过青羊区图书馆,暑假时她就注意到:图书馆门口每天早晨8点就有人排队,“平时年轻人多,周末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她注意到,有人排队时还在背外语。
  “排队进馆自习——有氛围、能交朋友。”小杨说道。青羊区图书馆馆长许攀介绍,除室内自习区,图书馆还临设户外空间,“总共能提供约200个座位。”不少老人也会进馆馆看报纸、杂志,“图书馆是终身学习的阵地。”

  借阅的需求也不小,“周末时,借、还各能达到2000册左右。”她介绍,馆内超过40%的借阅来自辖区内少儿,“家长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图书馆藏书配置也向少儿有所倾斜,同时图书馆还有多样的全龄阅读活动,“为公众服务是区级图书馆的重要工作。”

  据了解,截至11月,青羊区图书馆已接待读者47万人次,借还书刊47.16万册次。

  这个社区的阅读热情撑起图书馆“天花板”

  “区一级图书馆辐射有限,需要更多阅读空间。”许攀表示。清源社区图书馆正是阅读服务的延伸——今年8月,这个图书馆投入使用,很快成为附近居民的“宝藏”去处,被称为社区图书馆“天花板”。
  清源图书馆整体风格朴素,有藏书15000余册,阅读空间丰富:一楼分为阅读区、自习区和生活休闲区,二楼则是居民学习空间,设有同音琴舍、刺绣工作坊;屋外有庭院、茶馆、溪水,不远处搭了戏台——看书之余,还能喝茶、听清音、学蜀绣、赏茶艺表演......感受极具川西风情的市井文化生活。

  “有网红‘钟书阁’的感觉,而且就在家门口,是很不错的读书去处。”社区居民张女士很喜欢。喜欢的人有很多,“周末忙——一开馆人就坐满;最多时,一天图书借还量超400册。”据悉,清源社区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青羊区图书馆可以图书“通借通还”。

  工作人员介绍,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来图书馆,到儿童阅览室内陪伴孩子阅读;公益课堂、读书会……社区图书馆的阅读功能是一方面,更突出的是服务性。

  菜市书屋、24小时书房、绿道书店……可能性太多

  书店,在成都正引发更多共振。

  从益民菜市家园店进去,如《桃花源记》中“豁然开朗”:迎面是座书屋,10多平米的空间里,书柜、桌椅、电子屏一应俱全,书柜上摆了各种书籍,有不少儿童读物,电子屏上还可以查阅资料。据了解,9月中旬起,市文明办会同各区以及成都益民集团打造了首批30个菜市书屋。

  “常有人出了书屋就来买花——书籍是精神食粮,鲜花让人身心愉悦。”菜市旁边花店老板有点思考。

  “孩子有地方写作业,我们放心多了。”商户杨先生很欣慰。

  “周末儿子在书屋看书,我们在这边工作,一家人有了更多相处时间。”裁缝店店主宋建华很满意。

  ……
  可能性还很多:24小时城市书房落户青羊蓉漂主题街区,有企业找到许攀提出建设“小区图书馆”,还有市民建议在环城绿道引入书店、图书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回复:将打造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

  阅读,源自一座城市的文化底气

  在成都,阅读和书馆,很难说谁成就了谁。

  四川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杜小军认为,“菜市书屋”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的西南书城开业当天,文学译者何雨珈在分享中说,成都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书店就是这股气息的一个缩影。

  肖平曾表示,成都的图书馆、书店之所以呈现出诸多形态,和城市文化特质、城市活力、市民素养有关,“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脉从古蜀文明延续下来,造就城市气质。”汉书里记载“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他观察到:“普通市民对高层次文化需求特别旺盛,这是城市的文化底气、底蕴。”另一方面,肖平认为,良好的阅读氛围代表了城市发展的动能,即具有充沛的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