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 看得见的戏剧基因

发表时间:2019-11-20 11:21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青羊有戏 看得见的戏剧基因

  “Bravo Bravo Bravo……”“史上最佳图兰朵诠释者”乔凡娜·卡索拉,这位72岁的“图兰朵公主”唱醉蓉城,意大利男高音皮耶罗·朱利亚奇一曲《今夜无人入睡》余音绕梁。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四川大剧院,观众与主演们意犹未尽地挥手告别。

  相信很多人还对四川大剧院的开幕大戏《图兰朵》意犹未尽,更多的精彩大戏也陆续在上演,四川大剧院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青羊又添了一个文化地标。

  其实,戏剧在几十年前就萌芽和扎根于青羊,有出生在小通巷的中国话剧先驱曾孝谷、有成都较早的沙利文剧场、还有新型的少城剧场……如今,戏剧文化的再次兴起,为青羊的文化市场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剧场的延续  从沙利文剧场到少城剧场

  相信很多人对东胜街并不陌生,短短几百米的街道,这里聚集了少城视井文创园区,还有各种特色的咖啡店,省文化厅也在此地办公。早在几十年前,这里是当时成都最好的西式饭店——沙利文饭店,是四川军阀唐式遵所建。窗户是磨花的彩色玻璃,阳台是水泥的雕栏,像是欧洲城堡。两边的塔楼却是中式的顶盖,既洋气又不失儒雅。

  沙利文饭店中建有沙利文艺术剧场,1938年开业,演出话剧、相声、京韵大鼓和各种歌舞,是当时成都演艺形式最多的演出场所。当时这里很热闹,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往来不息,丰富的文化生活让他们乐不思蜀。

  抗战爆发后,举国上下为前线将士募捐的热潮也感染了这里的老板唐式遵。在“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战将士大会”上,他宣布,把沙利文饭店捐作抗战经费。沙利文剧场也停止了演出。

  几十年后,位于东胜街的少城视井内的少城剧场再次成为了戏剧爱好者的乐土,他们在这里观看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话剧、相声、音乐会等等,让观众沉醉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中。

  沙利文艺术剧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戏剧的精神被在同一条街道的少城剧场延续下来,而且少城剧场的名字都是普通观众投票选出来的。

  “这里以前是四川电视台的演播厅,通过有机更新,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剧场,截至2019年10月15日,活动日共计75日,活动场次共计120多场。观众人数近4万人。涉及内容有各类晚会,论坛,政府发布会,少儿音乐剧及音乐表演等。”少城剧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让四川电视台旧址焕发活力同时也是沙利文艺术剧场的延续。

  四川大剧院   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四川大剧院的开放,也预示着天府广场的朋友圈又扩大了,与成都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省图书馆交相辉映,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也标志着青羊区又增添了一个文化地标。

  四川大剧院的外观,使用汉风蜀韵的官式风格建筑,边缘是由传统篆刻而成的窗花,看上去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不仅如此,大剧院的屋顶将全部由玻璃打造,以后当你在剧院里面看表演,抬头就能看到星空。为了与周围的省图书馆、省科技馆形成和谐的整体,就连大剧院的建筑高度都是统一的38米。

  四川大剧院开幕大戏——意大利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歌剧《图兰朵》10月辉煌上演。歌剧一直享有“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美誉,作为成都首次上演的原版歌剧,《图兰朵》赢得了成都观众的热捧。

  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成都,回国后在热那亚口述写下《马可·波罗游记》,并将安顺廊桥、茶叶、蜀锦等“成都造”特产录入其中。《图兰朵》从热那亚跨越山海来到成都,在歌剧的纽带之下,文化的融合愈加打动人心。

  打开四川大剧院的公众号一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精彩剧目上演,比如法国原装的《巴黎圣母院》,百老汇原版音乐剧《芝加哥》,小野丽莎“浪漫拾光”成都演唱会以及2020成都跨年音乐会等等各种精彩演出让人目不暇接。

  青羊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正在积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青羊要担当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中的排头兵,四川大剧院的开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青羊区将积极探索天府广场周边的文旅融合,让逛博物馆、看画展、欣赏戏剧成为青羊百姓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曾孝谷  小通巷走出的中国话剧界先驱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疯子、情人、诗人,都是想象的产儿。”“这朵花,我以玫瑰之名……”这些经典台词都出自于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戏剧的发展与一个优秀的剧作家密不可分,在青羊区的小通巷就出生了一位中国早期话剧活动家,他可以称得上是话剧界的先驱。

  如今,走进小通巷,满街的熊猫扑面而来,仔细在这条几百米的街道上走着,会发现,这条街的文艺是有根基的,著名话剧活动家曾孝谷就出生在这里。

  1903年曾孝谷赴日本留学学习西洋画,1907年与李叔同、陆镜如、欧阳予倩、唐廉江等人在日本东京组织综合性文艺团体“春柳社”,其演艺部以上演话剧为主,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1907年6月,曾孝谷翻译了著名话剧《茶花女》,并在公演中扮演亚猛的父亲,这是我国演出的第一出话剧。其后,他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名篇《汤姆叔叔的小屋》创作了话剧《黑奴吁天录》,并在公演中饰演黑奴之妻。《黑奴吁天录》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剧本,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诞生的标志,知名戏剧家田汉曾经说过,曾孝谷的创作“展开了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页。”

  曾孝谷回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他组织过成都最早的话剧团体—“成都春柳剧社”也应该是国内最早的话剧团体之一,他曾组织一批成都县中的中学生,在1918年进行了成都历史上的第一次话剧演出。

  他的家是一个独院,有一个文艺的名字,叫“梦明湖馆。”。如今再来到这条街,除了满街的熊猫以外,还能找到曾孝谷的痕迹,他对话剧的贡献被铭记在墙壁上,路过这条街的人都能看得到,小通巷不仅是一条文艺的街巷,这里还是成都话剧的起点。

  (陈静/文 闫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