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人是苏坡街道清源社区跑团的成员,这个在今年3月刚成立的跑步团体,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吸引了130多名年轻人加入,连国内最高级别女子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也向她们伸出了橄榄枝。跑团组织者、清源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谢一锐告诉记者,这群跑友不仅是健康快乐新风尚的创造者,更是一群社会秩序维护者,在收获健康的同时,他们以实际行动,传递着清源正能量。
夜色中开跑 释放压力不孤单
出发之后,刚刚还热闹的队伍一下子变得安静了,大家开始匀速奔跑。有着多次马拉松经验的吴燕跑在队伍最前侧,充当整个团队的领跑员,她要根据每名跑友的情况控制速度。为了防止有人掉队,在队伍后侧还有一名有经验的跑友充当“扫尾”队员。“体力不支的跟在后面跑,前面一直有人带着,这时彼此之间会渐渐较着一股劲儿,跑过体力最受限的节点之后,后者就能居上。”吴燕说,“这也是组团跑步的一个最大优势,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跑步的里程渐渐长了,彼此的感情也变浓了。”
琪琪在队伍中间跑着,即使行程已经过半,她依然“气定神闲”,其实就在几个月前,她还是另一种生活状态。36岁的琪琪原本有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只是工作地点在外省,为了孩子,她放弃工作回到了清源。回家的日子并没像她想象中那样美好,孩子的顽劣、婆媳矛盾、工作的不顺心导致她的情绪越来越糟糕,三天两头的吵闹成了家常便饭,就在她觉得自己快要崩溃的时候,一次社区活动让她进入清源跑团这个全新的世界。
“第一次和大部队一起跑步就跑了10公里,跑到终点的时候出了一身汗,感觉太爽了,好像所有的压力也随着汗水瞬间释放了。”从那以后,琪琪迷上了夜跑,耐力和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如此,在家里的负面情绪也越来越少,家人欣喜于她的变化,更是全力支持她参加跑团的活动。
社区牵头成立跑团
调动辖区年轻力量
跑友的故事还有很多,每当听到他们聊起“以前跑个3公里都打怵,现在10公里随便拿下”、“身体越来越结实,啤酒肚都跑没了”时,跑团的组织者谢一锐从心底感到由衷的欣慰。
“当初成立跑团,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也能让辖区的年轻力量真正的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谢一锐说,在清源社区,夜跑的人并不少,但大多数人都是自己跑,比如吴燕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才动了借助社区力量成立跑团的念头。“而且由于上班时间限制,社区平时在做宣传工作或是协助小区成立业委会这些事情时,很难调动年轻力量参与,通过跑团跑步这种方式,能够聚集年轻人了解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管理,让年轻人走出院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在谢一锐的积极组织、资深跑友的行动支持下,清源跑团正式成立了。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到九点,是跑团固定的跑步时间,目前已有130多名队员,除了清源社区的居民,还辐射到清波社区、清江社区、黄忠社区等周边辖区,每次跑步都有近50人参加。
有了固定组织,相关的规范和章程也随之出炉。记者在《清源跑团会员章程》上看到,跑团对入会、退会及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户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
谢一锐表示,为了保证跑友的安全,除了规范管理外,一般选择的跑步路线都是辖区主干线,并考虑到光线及交通安全,同时,跑步前会带领大家做好热身运动,跑步途中有骨干队员领跑、“扫尾”,社区联动平台的保安也会骑着电瓶车沿路护跑,有紧急情况发生也将立即给予帮助。
共同的爱好自然能衍生出很多共同的话题,从陌生人变成朋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跑完步相约吃个宵夜、开个跑友家庭聚会、一起分享生日蛋糕、一起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像吴燕感叹的那样,“夜跑是想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参加跑团交了一批健康的朋友,运动也变得不孤单了!”
夜跑赋予“新功能”
助力社区平安建设
发现路边有乱扔的垃圾、空瓶,随手捡拾起来丢到垃圾桶;
窨井盖被压坏或是丢失、市政设施被破坏了,找个显眼的物品警示提醒,并记录拍照反馈给社区;
跑步的同时顺带义务巡逻,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社区联动平台报告……
在居民眼中,清源跑团是一群热爱生活的跑友;在社区看来,跑团还是维护社区秩序的志愿者,他们将辖区内的安全与治安情况进行了延伸,实现了社区综合治理安全与“群防群治”志愿者行动的有机结合。
“将夜跑和社区自治结合起来,解决了当下社区志愿者巡逻队伍老龄化人手紧张、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做社区服务的矛盾。”清源社区主任彭勇告诉记者,跑团在跑步中开展社区巡逻,边跑边用手机记录下社区的治安隐患和综治问题,不仅可以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社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同时还可以完善社区安全防控网络,对可疑人员也是一种震慑。彭勇表示,“社区治理要紧跟时代步伐,这种创新的形式是对社区志愿者工作的推动,对辖区的治安力量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