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台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开展市级及以下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两权”分离试点,而青羊区的祠堂街16号四川美术社砖楼,成为成都市首批产权使用权“两权”分离试点文保建筑之一。
大隐于市
小街道深藏三处历史建筑
盛夏的烈日下,人民公园对面的祠堂街被遮蔽在梧桐树荫洒下的一片阴凉中,但短短300米的街道上,有摇摇欲坠的老民居,也有明晃晃的新建筑,铺面更是杂乱无章,给人一种乱糟糟的观感。
如今,连很多市民都不知道,祠堂街是一条收藏有众多成都记忆的特色老街道,它与成都的众多文化地标和历史相关。
“我每天上班都会走这条街,感觉蛮有特色的,但是不知道这里居然藏着历史建筑,仔细一听这还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街道。”在祠堂街附近上班的王莹告诉记者,“这条街有最正宗的老妈蹄花,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
青羊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祠堂街有三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祠堂街38号(原103号)《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祠堂街10号原聚兴诚银行祠堂街办事处旧址暨画家张采芹的画室;祠堂街16号四川美术社砖楼。此外,祠堂街上还有众多近代砖木结构的老民居,但是目前居住密度过高,有的建筑中以穿斗为主体的木结构,材质偏旧,出现老化。
修旧如旧
新华日报成都旧址维修方案出炉
记者慕名来到祠堂街38号(原103号),如果不是看到临街店铺上方“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及“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牌子,这个小院很容易被错过。
走进一扇并不宽敞的门,便来到一个有点陈旧的小院,一栋三层高的白色小楼矗立眼前,这就是《新华日报》成都分馆旧址。该址于2009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首批近现代优秀建筑,目前被作为居民用房使用。
距离“老妈蹄花总店”数十米远的祠堂街10号,看上去是一座毫不起眼的普通建筑,大片灰色板材墙壁,底脚贴着花岗石,门框上镶着不锈钢,屋檐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聚兴诚银行祠堂街办事处旧址暨画家张采芹的画室”。
张采芹是中国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艺术活动家。张大千先后在成都举办了6次大规模个人书画展览,张采芹功不可没。张采芹善画竹,有“张竹子”“张花鸟”之称,与张善孖、张大千并称画坛“蜀中三张”。
青羊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与原“聚兴诚银行祠堂街办事处旧址暨画家张采芹的画室”的维修方案已经出炉,将修旧如旧,并即将进行维修。
合理利用
青羊特色风貌片区将受保护
距离张采芹画室不远处的祠堂街16号,上世纪30年代曾为民国四川美术社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张大千、徐悲鸿在此开过个人画展。这座砖楼为两层砖木结构,青砖砌墙,黑瓦斜坡屋顶,窗门、地板、楼梯均为木制,屋檐下还有木制雕花斗拱,建筑形制中西合璧,非常精致。如今,经过修旧如旧的一翻修整,这座砖楼重新焕发了生机。
青羊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祠堂街16号是青羊区在少城-祠堂街-人民公园风貌片区中的一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两权”分离成功试点。在近日颁发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市级及以下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两权”分离试点,通过对其合理利用,可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开拓旅游资源,拉动第三产业。
“现在很多文物保护建筑被产权人弃置不用,没有得到有效保护,逐渐老化。我们考虑通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两权’分离试点,先把文物保护建筑保护、利用起来。”青羊区文体旅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今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发布的《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告》,青羊的少城-祠堂街-人民公园风貌片区,文殊院风貌片区等5片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的城市特色风貌片区将得到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内不减少街道数量、控制建筑高度、不破坏建筑风格和色彩的整体性,逐步整治特色风貌片区内部街道界面。(陈静 /文 冯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