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劳动者:那些我们身边的感动

发表时间:2017-05-22 09:10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有一种感动叫守望;有一种希望叫关爱;有一种坚守叫平安。在生活之中,并非人人都能遇见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有些最为习以为常、细枝末节之处却能直击人心,深深打动着我们。
  今天要讲述的这三位最美劳动者,便有着这样的特质。他们中,有教书育人的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自己却依旧留在原地;有治病救人的医生,只要患者有需要,她都陪伴在旁给予希望;有项目工地的安全负责人,将自己作为标尺,测量着平安的边界。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16年,绷紧安全这根弦
  ——记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安全负责人陈海军
  “我深知自己从事的岗位安全责任分量重如泰山。”说这话的,是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安全负责人陈海军。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已经16年了,参加了成都市绝大部分的市政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上百个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01年,陈海军进入市属国企成都建工路桥公司。曾经参加过天府大道海洋下穿隧道、二环路改造、通济桥、伏龙桥、凤凰山高架桥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现任日月大道改造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负责人,主要负责安全文明施工和对外协调工作,先后被成都市安全协会和路桥公司评为先进个人、执行力标兵、安全生产标兵等。他干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一干就是16年。工作中,他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能够出色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安全上,他总能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用“专注”“坚守”铸就“安全”“文明”。
  陈海军说话声音很大,总是一副很严厉的样子。从正确佩戴安全用品、执行安全操作流程,到设施设备的安装、施工环境保障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陈海军严格把关。安全生产无小事,作为国有企业,安全文明施工尤其重要。负担起这项工作不久,陈海军就意识到了肩上的担子很重,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全心全意投入才行。“安全工作不能有一丝掉以轻心,不能讲人情,这是对生命尊重和负责!”在二环路改造工程中,每天深夜都要加班加点施工,安全也必须随时跟进,陈海军几乎都是凌晨2、3点才能睡觉。尤其是陆续进行箱梁吊装的5个月里,车就成了他的床、临时的家。虽然他家离二环路工地也就三公里远,但他除了隔十天、一周地回去换洗一下衣服,平时也没回去过。“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工程完工之前,工地就是家。”
  眼下日月大道成温邛快速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陈海军每天都要沿着12公里长的工地从苏坡走到温江。忙碌又重要的工作让他很少有时间陪家人,75岁的老父亲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几次住院,他没能去医院看望,只有靠电话问候,并且拜托其他兄弟姐妹好好照料。陈海军说,因为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他忽略了家庭,儿子高考时,他没在身边照料,甚至父亲住院都不能到场。“对家人始终都会有愧疚,幸好他们都很理解我、支持我。”
  每当陈海军忙到无法回家时,他的妻子便主动上工地,送吃的、送衣服。“工程重大,只有舍小家为大家,才能幸福千万家。”

  22年,静待繁花盛开
  ——记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老师李颖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用在学校也同样适用。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而老师仅仅只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过客,一个“静待花开”的守望者。对于成都石室联合中学的老师李颖来说,教育,是教学,更是育人。“只有对学生倾注真心、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才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22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李颖来到成都石室联合中学任教,从此便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之上。20多年来,李颖从科任老师到班主任,始终坚持用心去帮助孩子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从孩子们初一入校,到初三毕业,能否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具备丰富的综合能力,扎实完备知识体系,必备的技能,能否可持续发展,这都要看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所处的教育高度。”在同事的眼中,李颖是一个视学生如己出的老师。“不光是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尤其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李颖的同事告诉记者,李颖的空余时间几乎都被学生占据着,而她似乎在这种状态里乐此不疲。“从每天早上,每位学生是否都按时到校,上学路上是否安全,一直到晚上接完家长一个个的电话后,再静心精心备课,她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对孩子们事事关心。”
  李颖关心生病孩子的看病吃药,从不懈怠一次;她关心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从不放弃一个;她关爱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从不抱怨一声;周末义务为孩子们在网上答疑解惑,她从不计较一句。她的付出,家长和孩子们都看在了眼里。一位学生在形容李颖时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李老师的眼中蕴含着严厉而深沉的温情。”一位家长在谈到李颖时也这样形容到:“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师者大爱,孩子能成为她的学生,是我们一家人的幸福。”
  因教学艺术高超,李颖参加各级赛课,获得全国赛课一等奖、四川省赛课一等奖、成都市赛课一等奖。因教育业绩突出,李颖先后被评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青羊区优秀青年教师、青羊区优秀班主任、青羊区最美女教师等多项荣誉。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要用心做,用爱做。”李颖说,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面对孩子时,希望能不断完善自我,能在宁静中储蓄动力,在平凡普通的工作中耐心付出。因为这样,她才能做好教育这项良心工程。

  30年,守护精神家园
  ——记青羊区希望之光社区精神康复中心精神科医生邓红
  满脸洋溢着笑容,说话如沐春风,是很多人对精神科医生邓红的第一印象。
  邓红,华西医院精神科的教授,也是精神康复亚专业的负责人。在坚持医院常规工作的同时,邓红与同事合作,依靠华西医院与青羊区残联的支持,为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了专业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希望之光”。
  经过4年努力,在社区康复的平台上通过“希望之光”国际精神康复会所吸收了154名重型精神障碍患者成为会员,长期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职业治疗服务以及过渡就业支持。
  “社区平台上专门针对患精神疾病的大中学生而开展的复学康复项目,是亚洲地区第一个,已经为四期40名精神障碍学生提供了系统精神康复服务。其中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复学成功恢复了学业。”据“希望之光”康复会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精神障碍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邓红的团队还建立了家属支持小组、复原365小组、职业康复小组、治疗性的个案。“与其说这里是工作场所,不如理解为患者的温暖小家更为恰当。”
  据统计,截至目前,社区精神康复已经服务了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约800余人。社区精神康复工作开展越来越顺利,但邓红仍承担着繁重的院内工作,包括每年3000多人次的门诊诊疗,300多人次住院治疗的临床工作,以及教学科研任务。辛勤的工作换来一批又一批患者的痊愈。看着他们重拾学业与事业,建立家庭、生儿育女、享受常人的幸福。
  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邓红花大量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但自己的家庭却经常顾不上。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依靠,但是因为我的工作忙,总是对她疏于照顾,也让她很早就学会了独立生活。”每每提到女儿,邓红总说她十分内疚。因为,她把自己最大的耐心、鼓励、关爱、引导和陪伴,都给了最需要她的患者们。30年里,她的周末、出差甚至休假都保持着手机24小时候的畅通,就为了需要她的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她。
  “这个社会,需要对精神疾病有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也需要对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更多的爱、尊重和包容。”邓红觉得,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每当患者满脸愁容来找她,经过治疗后满面笑容地离开,这是让她最开心的事了。(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