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火”在哪?
发表时间:2017-05-12 10:36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没有浪漫的场景,没有“小鲜肉”,卖菜大妈都在谈 、地铁上低头族都在看、朋友圈都在刷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一开始的空镜就是一个普通的老旧小区,作为一部反腐大戏,这样的开头显得有些过于平淡,然而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涛汹涌。”正是因为这一份难得的真实,主旋律作品《人民的名义》打破了年龄、知识、阅历的界限,成为近期朋友圈中刷屏的作品。《人民的名义》到底好看在哪里呢?记者在青羊区范围内采访了一些观众,看看他们怎么说。
接地气: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80,90后几乎不看国产剧,尤其是近几年看得更少了,《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后,他们抱着试试的想法去看了这部剧,没想到还看上瘾了。
“之前觉得国产剧特别没有意思,看了这部剧之后,发现还很有意思,而且特别接地气。”80后蒋晨告诉记者,以往的正剧作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描写太少了,观众在看剧的时候没有切身的感受,很难引起共鸣,就剩演员自娱自乐了。而《人民的名义》将官员腐败、为官不作为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直接伤害贯穿其中,无论是“大风厂”持股员工下岗后窘迫的生活际遇,还是光明区信访局不合理的窗口设计,许多现实生活中可见的事情被艺术创作,引发共鸣。“人们在收看《人民的名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党中央‘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个人对反腐倡廉意识理解的升华。”
“这部剧火了,演达康书记的吴刚也火了,话剧演员出身的他演起政府官员来很到位,工作上敢说敢干情感生活却并不圆满,市委书记的霸气和普通人的状态都表现得很符合角色。” 蒋晨说,不管是小人物还是达官贵人,整部剧塑造了真实、自然、接地气的人物群像。
有深度:直面官场的丑陋现象
“为什么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却越来越多了?”“腐败,已经使老百姓有了凡官必贪的感觉,这是很危险的!”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提出了两个问题,此类剧情将贪腐毒害之重、社会矛盾之深表露无遗。
“剧中说的事情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甚至我们有些人会产生一种错觉,‘无官不贪,无商不奸’,老百姓因为一些人的为官不为就开始不相信政府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告诉记者,以前这些事情都很回避,这部电视剧出现,也表明了现在政府也深恶痛绝贪腐现象,因为一些害群之马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人民的名义》在揭露腐败现象时,不回避、不掩饰,敢于直面官场上、商场中各种丑恶现象以及贪腐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同时也将难得一见的政治博弈呈现在大众面前。
“感觉一下子知道了很多秘密,知道了监察部门是如何与‘老虎’‘苍蝇’斗智斗勇的。” 在一家公司设计工作的黄江告诉记者,这么有深度的电视剧就算一百集也不嫌多。
正能量:光明终将驱散黑暗
“剧中有一个人叫陈岩石,同时也是一位老党员,他是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退休。不管以前身居要职还是现在退休了,他依然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一线,为了维护正义想尽办法。”在记者采访中,退休教师老闫告诉记者,生活中还是有陈岩石这样的老党员,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人民的名义》中,腐败势力猖獗,反腐斗争形势严峻,但无论是反腐官员还是人民群众都无惧无畏,誓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陈岩石也是其中与反腐势力斗争到底的人,在贪腐势力大力反扑,侯亮平被停职查办后,公安局长赵东来、侦查处长陆亦可、老党员陈岩石以及大风厂员工联合出击,集结各方力量寻找真相维护正义,让观众看到了反腐工作以及人民群众不惧黑暗的信心与勇气。
据了解,为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人民的名义》的主创人员曾深入反腐第一线,亲身经历十八大以来各级检察机查处反腐案件的经历和成果,并通过这部电视剧向观众传达了正义与希望。正如导演李路接受采访所说:“《人民的名义》以反贪腐为主题,反映出社会群像,传递出人们对中国政治生态和百姓生活的很多思考”。(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