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老旧小区改造,是落实中央、四川省、成都市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助力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实现“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发展目标的现实需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老旧小区,承载着人们栖居的记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随着岁月风雨的洗礼,这些小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难题和人们急切期盼解决的问题。
民之所向,素履以往。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青羊区的责任使命自然不言而喻。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实落地,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主抓手,着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以持续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的青羊区,目之所及,处处“上新”。一帧帧暖心画面、一项项幸福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正随着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而不断演进。
“改”出新天地
“为什么要改?”“怎么改?”“青羊区的老旧小区应该改造成什么样?”自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这三个问题一直盘旋在青羊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局长张军雄的脑海里。
众所周知,老旧小区普遍修建时间较早,由于年代久远,居民们往往面临着屋顶渗水、建筑外立面墙面脱落、小区内涝、通信管线杂乱等“通病”。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回应。而在成都,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实践路径。
作为主城区之一,青羊区老旧小区多达1034个,占成都全市老旧小区总量的近15%。面对如此庞大的改造基数和如此艰巨的改造任务,成都青羊应该如何发力?这便是作为牵头部门的青羊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必须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张军雄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由于本次改造涉及小区、居民范围广,施工人员、工种数量多,为保证改造项目有序进行,我们做优顶层设计,出台了《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明晰的推进路径,目前整体进展十分顺利。”
据介绍,早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青羊区便已先后投入资金约3.51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5个,惠及群众3.93万户。而本次改造更是加大了力度,扩大了范围,整体涉及老旧小区569个,并针对性制订了详细的实施计划——2022年,计划投入约6.72亿元,加快改造162个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小区,惠及居民2.2万户,改造户数占全市总数的近三成;2023年至2025年,拟改造老旧小区407个,在“十四五”期末全面完成1034个老旧小区改造。
如今,青羊区已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上闯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
以人为本,重点突出。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征求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推进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生活宜居、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
连片整治,精准施策。突破“就院改院”传统模式,坚持“整体规划设计、分批推动实施”,加强资源梳理,统筹连线成片的老旧小区及周边街区,通过完善公服配套、功能转换提升、剩余空间利用等多种方式,实现城市形象焕新、功能品质提升、人才吸引力增强。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坚持“党政主导引领、社会参与共建、居民自治共治”原则,按照“区级主导、行业支持、街道主体、社区动员、居民参与”模式,整合资源、多元共改,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参与改造,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除此之外,建立健全长期维护机制更是本次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之举。青羊区通过建管并重、长效治理模式,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将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全过程,按照“先自治后整治”的原则,构建基层协商、居民自治制度,探索专业化智慧化物业服务管理模式,持续健全小区长效治理机制。
多方发力、多管齐下。如今在青羊区,一个个老旧片区、老旧小区正实现从颜值到功能的全面“焕新”。
“变”出新活力
为老旧小区注入新时代的新活力,是本次青羊区社区改造的一大宗旨所在。浣花小区就是青羊区老旧小区成功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个小区修建于1998年,于2021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除了硬件基础设施老化外,老旧小区最欠缺的就是各种人性化的便民服务功能。在改造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增加了适老适幼设施,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张军雄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就连小区道路,改造时也不是简单地做硬化处理,而是打造成了生态健身步道。
据了解,由于浣花小区紧挨杜甫草堂,小区改造过程中还充分尊重居民的诉求,将诗歌文化、寻香道文化充分融入了改造细节,院落名字标识、文化墙都很好地彰显了历史文化特色。
如今,陆游笔下“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中梅花陶醉入迷的情景,已经在青羊区得到重现。
作为成都的源城,青羊区是成都市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区域,成都市2300多年的建城史、地理原点和文化原点均坐落于此。其中不乏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涉改小区,譬如“李家钰兄弟住宅”等。因此,如何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防止其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因施工产生损坏,也是本次改造的一个“独家”考验。
据张军雄介绍,青羊区在施工过程中特别邀请了专业团队对有历史建筑的小区进行“保护性改造”,并从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等方面,对历史建筑本体进行了“修旧如旧”工作。
如何兼顾改造与保护?少城街道的柿子书院或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柿子书院本是清朝一个贵族的院落,青羊区发布改造项目后,便被成都市民刘伟接手,就此增设了咖啡厅。与其他咖啡馆独凳高椅的快消费不同,柿子书院更像是一个老城独有的坝坝茶馆,以门前的百年银杏延展而开,藤椅、石凳环伺而设,轻松闲适的环境让人并不想匆匆买完咖啡就走,而是更想在那里坐下来,让时光慢下来。
无独有偶,作为成都市中心最后一块保留下来的百年街巷格局和历史遗存街区,祠堂街也已经处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祠堂街是成都目前拥有文保古建筑最多的主题商业街区,也是天府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造完成开街之后,这里将为成都献上一个由美术馆、艺术家空间、新生活方式茶社、复合体验书店、沉浸式红色博物馆文化、艺术孵化创业园、艺术品金融等多种文商艺旅融合业态构成的综合体,呈现出全新的消费场景。
当前,青羊区正在加快推进天府文化公园、文殊坊等片区有机更新和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天府文化公园将建成集文化中心、城市遗址、中央公园、产业高地于一身,展示成都千年历史迭代的文化中心区,以及集中体现公园城市特征的文化核心区。
如今,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持续推进,青羊区正让城市精神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让城市发展也持续焕发新魅力和新活力,岁月积淀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潮流在这里有机地交汇交融。
“造”出幸福城
城市是市民的栖居之所、百姓的身心所寄。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恰是青羊区助力提质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生动缩影。
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构建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体系,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条件,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有序……如今的青羊区,将目光聚焦到了“人”身上。
改造主要目的为了人民,改造的关键主要靠人民,改造的结果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就院改院”到“拆院并院”、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如今,青羊模式、青羊路径、青羊方案正让人们在共建共享之中体会到成色更足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的幸福感、更有保障的安全感。
正如张军雄所说,以前,老旧小区设施老化、管理薄弱、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较为突出,“老破小”的居住环境既减弱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制约了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现在,青羊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归根结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红利,从而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让市民生活更幸福,让城市未来更美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居民、设计师主动参与到青羊区老旧小区改造之中,深入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呈现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大好局面。
据统计,2022年,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青羊区提升了162个涉改小区的环境氛围,推进违建拆除,拟改造低效空间5.5万平方米,新增绿植997平方米,新增景观小品527个,新增居民休闲区77个。
老旧小区换新颜,提质改造暖民心。一“旧”一“新”的更替,不仅彰显出青羊高度、青羊速度、青羊温度,更体现着“人文青羊·航空新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营城逻辑,展现着“改出新天地、造出幸福城”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