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人叫作小唐医生
“耳濡目染”,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唐德厚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依然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小,不懂为何父亲要求自己背诵汤头歌诀和针灸穴位,就冲着父亲的奖金去了,现在才知道,如果不是父亲鼓励他从小打下坚实的中医基础,他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小时候就被人称作“小唐医生”的唐德厚不仅还要背处方,还要学习芒针技法。
芒针是中医学宝库中一株别具风格的奇葩,是针灸界的异彩,《内经》记载,伏羲尝百草,制九针,芒针由九针中的长针演变而来,因其针锋锐利,形如麦芒,故名芒针。
“要学习芒针,首先要熟悉人体解剖学,其次要对人体的经络腧穴烂熟于心,最后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研究芒针针法和刺法运用于临床。以前跟父亲学习的时候,先后用草纸(折叠)、肥皂练进针指力,后来又在自己身体上做实验。”唐德厚说,《内经》中对长针厚薄和宽度无记载,无图解,致使历代模仿沿袭,却又不尽相同。因此,20世纪50年代初,芒针已濒临失传的危险。
“唐氏芒针”是唐氏家族四代行医经验总结,起源于四川资阳,发展于四川成都,该家族自曾祖父唐兴山为“唐氏芒针”第一代传人,第四代传人是现在的四川省名中医唐德厚,“唐氏芒针”已有近150年的发展历史。
经过40余年的中医临床,唐德厚在家传的基础上总结了“唐氏芒针”的一套独特疗法:取穴少,重枢纽,进针深,其一针多能、一针多穴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针灸取穴多,进针浅等操作特点。
誉称“神针圣手”
在病人心中,唐德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医生,经常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前前后后来了好几位病人,都是唐德厚的患者,其中有一位患者手腕疼痛活动受限,唐德厚的诊断结果是腱鞘炎,施芒针刺治疗,瞬间就缓解了病人的疼痛,活动能力开始恢复。
“芒针对某些病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唐德厚说,但有些病症需要一定的过程。在中医针灸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芒针这株奇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无论其从挖掘中医学的角度,还是研究针灸临床及芒针的发展、传播角度都极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挖掘、保护和继承。
结合家传和自己40余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与研究,在传统中医整复基础上自创“唐氏徒手定点正脊复位法”及针灸微创术、唐氏芒针疗法,以“医者须厚德精术,求真求诚,求正求善”要求自己,笃定“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唯一标准”,准确定位病灶,治愈颈、胸、腰椎关节错位等各类骨错缝、筋出槽、各类骨伤、软组织伤等疾病数十万例,被患者赞为“神针圣手”,为我国中医骨伤、软组织伤康复医学研究作出了特殊贡献,深受同行及患者好评。
“我一直觉得中医是需要进行师承和传承的,尤其是芒针,更是博大精深,而且也是学到老,活到老的一门学问。”唐德厚说,自己现在都还在学习中,尝试把芒针运用于糖尿病领域,希望为糖尿病人缓解痛苦。
女儿有望成传承人
今年4月,作为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的代表,四川省名中医唐德厚携其研究的“唐氏芒针”疗法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首届中国基层适宜技术推广会议。会上,“唐氏芒针”技法震撼全场,引起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频频称赞。
“三叉神经的相关疾病可以用芒针来治疗,在博鳌论坛上,我讲述了自己的临床实践和成绩。”唐德厚说,希望可以继续攻克更多的难题。
其实,在传播推广芒针上,唐德厚没少下功夫。
1998年,唐德厚创办四川省唐氏推拿学校,2018年,该校的大师工作室——“成都市唐德厚唐氏芒针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授牌成立。
他创办四川省唐氏推拿学校,吸引了不少中医爱好者慕名而来学艺,其中不乏外国友人。
为助力中医药在海外传播,几年前,唐德厚正式收下第一位外国弟子。这位弟子名叫董麟(Keith Dowling) , 爱尔兰人,自幼酷爱中国文化,大学选修中医,1997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被选入优秀外籍学员中医针灸临床班实习,学成归国后持续钻研和推广中医。2001年跟随唐德厚在唐氏推拿学校学习,此后,他不定期回到成都拜访唐老师继续深造进修。如今,得偿所愿拜入唐氏门下。
唐德厚说,自己在读高中的小女儿对芒针和中医文化都非常感兴趣,他希望小女儿可以考中医药大学,成为唐氏芒针第五代传承人。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