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11本《党章》 述说老党员初心不改

发表时间:2019-09-20 10:43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珍藏11本《党章》
述说老党员初心不改

马德明收集的《党章》 及党史资料
马德明珍藏的书籍
马德明正在阅读《党章》
  “献礼新中国70周年  唤醒被珍藏的青羊记忆”活动持续升温,老物件一个接一个被发掘,好故事一个接一个被述说。在锦绣青羊微信公众号的后台,记者们每天都被印刻着时代记忆的温情故事所感动。在这众多的故事中,一位老年“蓉漂”和他的11本《党章》的故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马德明是退休以后才来成都生活的,他自称老年“蓉漂”。“孩子们小的时候总是跟着我们东奔西跑,现在我们老了,儿女都在成都定居,我们自然得跟着他们生活。”马德明说。从宁夏到成都,马德明的随身行李除了几件换洗衣服外,还有一个带着锁的小匣子。匣子里常年锁着一堆宝贝,那是一个旧档案袋,里面装着一摞红色小本子,以及一些党史资料。红色小本子一共11本,是党的九大到十九大《党章》。最早的九大《党章》封面已有点泛黄。几十年间,马德明视这些《党章》和资料如生命,不允许任何人碰触。

  65岁的马德明是宁夏原州区人民医院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退休人员。

  马德明出生于农村,朴实、憨厚。上小学时,他经常听老师讲要爱党爱国,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人民服务。“党是什么,是个人还是个组织?”小小年纪的马德明还不理解老师口中的党指的是什么。

  那时候,大街上经常有卖各种小人书的,马德明花了几分钱买回一本名为《刘胡兰》的书。静静看过后,他被刘胡兰坚贞不屈、正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深深打动,尤其是她在临死前喊出的:怕死不当共产党!这个声音久久回荡在马德明心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马德明开始购买各种书,《雷锋的故事》《王杰日记》以及后来的《共产党宣言》都是在那时买的。没钱的时候,他从家里偷鸡蛋去换书。在那些先进人物的激励下,渐渐地,党在他心中有了模糊的影子。

  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马德明对党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从高中开始,马德明就一直坚持申请入党。1987年,已经参加工作的马德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那年他33岁。

  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各种宣传的字画和报纸以及书籍盛行开来。马德明从街上买了一本中共九大《党章》,以及各类与党代会相关的党史资料,马德明对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只要新版《党章》一出来,马德明就会购买,仔细研读、精心收藏。与《党章》一起收藏的还有各类党史资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他像珍藏传世之宝一样爱惜这些资料。尽管搬了4次家,但每次搬家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宝贝。“其他的都能丢,《党章》不能丢。”马德明信念很坚定。

  说起《党章》的变化,马德明滔滔不绝:“十五大《党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党章》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九大《党章》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次递交申请才入党成功,马德明对这来之不易的党员身份格外珍惜,从乡镇卫生院到区卫生局,再到区人民医院,工作的33年时间里,他时时刻刻用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003年非典暴发,威胁着众多人的生命。马德明刚好调至区人民医院工作。医院需要一批医护人员到一线参加非典防治工作。作为第一批参战人员,马德明第一个报了名。在向单位递交了决心书和请战书后,他才回家将消息告诉妻子周世雯。

  “什么?”妻子听了震惊不小。她很清楚,丈夫平时身体就不好,他自己尚且需要休息,这时却要冲到一线抗击非典,意味着什么。

  “你能行吗?”妻子担心地问。

  “能,有什么不能的,别再说了,赶紧收拾东西!”马德明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催促道。周世雯心里虽有千万个不舍可又无可奈何,她知道丈夫的性格,做了决定的事不会更改,只能以最快速度收拾丈夫的洗漱用品和衣物。

  丈夫走了,整整七天七夜。在担心和思念中度过的周世雯瘦了一圈。一天凌晨五点,一阵敲门声把正在睡梦中的周世雯惊醒。打开门,原来是日思夜想的丈夫,面容憔悴,眼圈通红,衣服皱皱巴巴,但是笑容依旧灿烂。“回来了!”周世雯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心疼地将丈夫手里的行李包接了过来,倒了杯热水……

  马德明总是这样,工作中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走,脏活累活他总是冲在前。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不忘初心,坚决圆满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出身农村家庭,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才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是党给了我新生活。”马德明说,“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一直牢记自己是党教育培养起来的,应当牢记使命,珍惜当下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