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写字楼里的文体中心

发表时间:2019-09-09 09:57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建在写字楼里的文体中心

  社区文体活动,年轻人缺位,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困惑着很多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也想了很多办法来破冰。青羊区西御河街道就解决了年轻人缺位的问题,街道、社区、企业三方在写字楼共建了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不仅吸引了年轻人参与在这里举办的各类特色活动和课程,同时这里也成了传播推广文化的一个阵地。

  在西御河街道的富力文体活动中心,年轻人从来没有缺位,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国外友人参与。富力文体活动中心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近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进了这个文体活动中心。

  街道社区企业三方共建共享

  富力中心有317家企业,员工5600余人,经营业态涵盖物业、地产、酒店、餐饮、金融等行业。位于骡马市商圈核心区,拥有60万平方米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富力中心,还拥有7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0%年龄结构在40岁以下的员工。要如何增强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呢?

  “为进一步满足基层党组织、企业和员工的多元化需求,打造社会治理的立体生态圈,西御河街道党工委结合楼宇白领特点,与富力地产达成协议,利用面积约2200余平方米的富力文体活动中心,着力打造集党务、政务、社务,员工阅读休闲、健身娱乐、沟通交流空间为一体的文化活动阵地。”富力文体活动中心工作人员杨磊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三方共建的平台,不管是街道还是社区还是写字楼的白领们都可以来这里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记者了解到,除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外,街道、社区、企业还利用各自的优势,迅速地配齐了软件和硬件。由于这里也是富力文体中心,白领员工经常光顾,所以在前台接待处,设置了服务点, 由专门的接待人员为来访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也摆放了大量的工商、税务、社保、就业、工会等相关业务知识宣传手册供大家取阅,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

  处处彰显在地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富力中心所在地,是老皇城坝的位置,更是文化的根脉所在。在富力文体中心,处处彰显着在地文化,让前来文体中心的人了解街道社区的历史,让人更有归属感。

  皇城记忆地图,这是一张记录着西御河辖区所在位置的皇城坝老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所在的林家巷位置,从档案馆提供的老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御河辖区所在位置正是成都城市规划发展的起点、源点。而从清朝的皇城坝、贡院、明远楼到民国初年四川军政府时期拍摄的珍贵历史图片,将皇城坝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向大家娓娓道来。右侧墙体上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挂满了辖区企业的铭牌,其中包括富力地产、农行四川分行、产投集团等大型重点企业。象征着辖区蓬勃向上的产业发展步伐。

  富力文体中心的建设重视利用每一点资源,中心长廊就是最好的例子。长廊处处彰显着四川文化和在地文化。在走廊两侧,设置了川剧脸谱、灯箱和VCR媒体播放屏。右边的播放屏,播放着《西御河记忆》宣传片,这个宣传片通过对西御河已经拆迁的一些老街巷、老建筑的介绍,带着大家走进悠悠时间长河,透彻地看到这片热土上的代代传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影响着更多的富力中心的白领们,也让住在这个辖区的居民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走寻常路吸引年轻人

  在很多街道和社区,每次举办各类活动的时候,来的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唱歌跳舞包汤圆,但是在富力文体活动中心,这里来参加活动的都是年轻人,而且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白领们收获颇多。

  去年12月,这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金融助力·民企发力”的微论坛,邀请了成都银行等20家金融机构、街道及职能部门的领导共同研讨,现场对接了12个项目,微论坛也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有1000余人在线观看了直播,人民网等影响力媒体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今年3月,富力文体中心联合东御河社区党委为辖区企业员工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实用商务礼仪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自我修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活动特邀丽思卡尔顿酒店高级礼仪培训师为大家授课。

  5月,亚洲微笑周,富力文体活动中心与丽思卡尔顿一起举办了“守护笑容,让我们一起自信爱下去”的活动,为兔唇的孩子们捐钱。

  一次又一次的活动都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参与人数累计上万。

  富力文体活动中心,整合资源,利用丽思卡尔顿等优质企业经常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沙龙空间,这里不仅为白领提供丰富的书籍,还可以用于商会招商引资等商务洽谈,为大家提供了休憩交流的空间。

  “经常来文体中心,这里瑜伽课程是免费的,而且参加过几次很有创意的活动,这些才是我们年轻人需要的。”在富力中心某公司上班的工作人员对文体活动中心赞不绝口,“这里打破了我对公共服务的偏见,我以为只为中老年服务,原来公共文化服务也可以与时俱新。”(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