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又添文化地标 四川大剧院昨首演

发表时间:2019-08-09 11:31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青羊又添文化地标 四川大剧院昨首演

  悠扬舒缓的《渔光曲》旋律响起,一群身着旧式旗袍的女舞者踏在小板凳上,摇着竹扇,身段颀长,恍惚间把观众带回到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昨日,谍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四川大剧院演出,这是四川大剧院建成之后的首场演出。

  位于天府广场北侧的四川大剧院“千呼万唤始出来”,很多人好奇,四川大剧院是什么样子?建筑有什么特色?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汉风蜀韵风格

  抬头能看星空

  四川大剧院的外观,使用汉风蜀韵的官式风格建筑,边缘是由传统篆刻而成的窗花,看上去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不仅如此,大剧院的屋顶将全部由玻璃打造,以后当你在剧院里面看表演,抬头就能看到星空。为了与周围的省图书馆、省科技馆形成和谐的整体,就连大剧院的建筑高度都是统一的38米。

  站在剧院门口,细看“四川大剧院”字样,古雅别致,按照“鲁班奖”的设计要求修建。大剧院采用古代官式建筑的三段式构图,体量方整大气,屋顶采用玻璃坡屋顶,既不失传统建筑特色,也体现剧院建筑的活泼与通透特质。把中国传统篆刻艺术运用到建筑中,以“四川大剧院”为题,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独特的篆刻窗花,满足了剧院的通透性功能要求,具有标志性。

  大剧院入口架空广场专为市民开放,为市民提供了活动休闲场所;剧院设计中设有诸多观景平台,把天府广场景色尽收眼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剧院采用“双剧场”结构。其中大剧场有1601个座位,小剧场有450个座位,并邀请国外声学专家量身定制,以保证“双剧场”能同时承载多场演出活动。此外,剧院还有多功能厅,电影院及文化配套用房、演员用房、办公用房、地下车库及附属用房。

  探索文旅融合

  青羊又添文化地标

  8日,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剧目的《永不消失的电波》在四川大剧院首演,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新剧场在隔音和声效方面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下个月,成都将刮来一场“暴风雪”,“下雪”的地点就在四川大剧院,《斯拉法的下雪秀》带你清凉一夏,这场教科书式的“暴雪”,据说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下过了。这场“下雪秀”不仅仅是小朋友的专属现场,更是大人们梦寐以求的儿时世界。在《斯拉法的下雪秀》中,所有成年人将沉浸在一种极为眩晕的快乐状态中。

  四川大剧院的开放,也预示着天府广场的朋友圈又扩大了,与成都博物馆、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省图书馆交相辉映,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量,这也标志着青羊区又增添了一个文化地标。

  青羊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正在积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青羊要担当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中的排头兵,四川大剧院的开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4月,青羊区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集中了成都中心城区百分之七十以上文博资源的青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青羊也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未来,青羊区将积极探索天府广场周边的文旅融合,让逛博物馆、看画展、欣赏戏剧成为青羊百姓的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