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创于1893年的钟水饺,历经百年的传承,以它的独特风味在“饺子圈儿”独占鳌头,历史超过120年。它甚至被视作城市标签,是游客来蓉打卡的首选之一。
经营多年的钟水饺目前已经在成都开设了7家门店,较早实现了连锁化经营。一直以来,作为“老字号”的钟水饺,处于每日门庭若市的场面,不愁销售,不畏市场。但互联网与餐饮业的结合,正在改变上述局面。不过,在面临消费升级和网红经济的双重挑战时,头顶“老字号”光环的钟水饺,也在思考改变。
北方饺子更粗犷 南方饺子更小家碧玉
作为钟水饺的第四代传承人,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祝元清,日常安排得满满当当。参与国内外的美食交流活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亲自擀面、包馅、下锅烹制,开展技艺传承交流,成了他工作的常态。
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期间,祝元清接受了本报记者与成都日报记者的联合专访。“只能打批发接受采访,下午就要飞上海参加‘过节耍成都’的美食宣传活动,然后第二天再飞回来参加在香格里拉举行的美食节活动。”面对记者的采访,作为百年中华老字号传承人的祝元清,歉意中充满了谦虚。
采访间隙,身着厨师服的祝元清也成了慕名而来的顾客打听的对象:“请问,钟水饺在哪儿呢?”
我们的采访,从南北方饺子的区别谈起。
“相比于北方水饺作为一种主食,钟水饺在成都是作为‘打尖’的食品小吃;形状、包法也不一样,北方水饺捏得很紧皮很厚,钟水饺皮薄且为全肉馅。”祝元清对此打了个比方,北方饺子更多走的是粗犷路线,钟水饺更多像小家碧玉的精致小巧。当然,钟水饺区别于北方水饺的关键,还在于内容上。
而在吃法上,南北方也有差异。北方水饺需要蘸着吃,而钟水饺需要拌匀,这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独有吃法。
坚守工匠精神 为美食之都正名
“皮薄馅嫩,鲜香微辣,咸中带甜,蒜香浓郁。”作为钟水饺的第四代传承人,祝元清用简单的16个字概括了这款享誉国内外的小吃精华所在。
从一百多年前创办至今,钟水饺除了受到成都本地人及游客的喜爱青睐外,也登上了G20、世界旅游大会、航线大会等重大节会的舞台,展示成都的烟火人间。
“坚持传统的技艺,坚持工匠精神,既是不忘初心,也是百年得以传承的关键。”祝元清介绍说,钟水饺的独特在选料和熬制。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笔下描绘的美食制作工艺,同样也是钟水饺恪守坚持的。“钟水饺的皮薄,调料很浓,比如红糖采用的是原始的红糖,熬制八个小时,浓度和香味都需恰到好处。”祝元清说,如果低于这个时间,香味口感就不会出来,就好比家里自己制作盐茶蛋,煮半个小时和煮一个小时的口感肯定会不同,功夫到了自然就成了美食。
而在选料方面,除了四川本地特有的干香菇、二荆条、酱油等食材外,钟水饺也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加入十八种中草药,经过科学配方制作而成的调料。”这也是钟水饺区别于北方水饺的关键。这也从侧面印证,成都美食之都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小吃小吃,小中见大。经过百余年发展的钟水饺,离不开老一辈坚守匠人精神的传承,这是老字号的初心,一直未变。而作为美食之都,成都也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作为成都传统名小吃代表的钟水饺,也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美食之都。
“钟水饺是全肉馅,以前是全猪肉。”祝元清说,现在随着生活发展和饮食习惯,推出了全牛肉、全鸡肉、全鱼肉,开发制作了木瓜馅、蔬菜馅、山珍加荞面馅,同样很受欢迎。
从2元钱、8元钱到现在的10—12元,钟水饺一直坚持大众化亲民路线。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在一些热门景区包括机场,其实都难寻觅到钟水饺的身影。祝元清解释说,其实有邀请入驻,但高昂的租金成本势必会转嫁给消费者,这也是钟水饺并未选择入驻的原因。
保留传统手工艺制作 选择传承人看三点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祝元清经常有机会代表成都美食走出国门,前往亚洲、美洲、欧洲等国家,推广成都美食,宣传成都饮食文化。看似光鲜背后,其实充满了辛苦和不易。
祝元清从十七岁加入这个行业,一干就是三十二年。而谈及自己的坚持,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热爱和坚守。交流中祝元清透露,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时,因为餐饮行业不受待见甚至不好找对象。而谈到钟水饺能够成为一道风靡全国的名小吃,根本上还是优质的原材料和传统工艺制作流程。
“我开始是学做川菜的,因为机缘认识了钟水饺第三代传承人何长久,之后就加入了钟水饺开始做水饺。”祝元清说,开始学做水饺的时候,特别的辛苦,早期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厨师手工来完成,常常累的直不起腰杆。“举个例子,比如5斤的面粉,从和面,醒面,揉面,就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回忆起当年师傅教授手艺,祝元清依旧记忆犹新。
钟水饺的第一关是和馅和面,学艺很辛苦,以前全手工上百斤的面需要手劲,一点也不能偷懒。一斤肉加多少水都是有着严格的比例,如果少了多了都达不到口感和粘度标准。回忆起当初学艺的小插曲,祝元清说,“当时是手工和制一大盆面粉,因为时间不够没有拌匀,煮出来的面皮就塌了。”现在的钟水饺制作过程,哪一个环节偷懒了,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谈到水饺的制作工艺,祝元清一边吃着盖碗茶,一边摆起最为擅长的“龙门阵”。
“现在我们是半机械化半手工的制作模式,因为量实在是太大了,以人民公园店来说,平常一天至少都是做上千碗的饺子,最多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五千份。”祝元清说,虽然有机械化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制作技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祝元清告诉记者,每次就算去外地比赛或交流,都一定要带上成都产的原材料。“比如成都产的二荆条辣椒和纯菜籽油等,这些优质的材料,加上我们的配料,组成了独有的口味。”祝元清说,坚持传统是钟水饺一直的原则,只有把老一辈留下的技艺传承好,才能将老字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在传承人的选择上,首先看人品,其次是勤奋,第三才是天赋。”祝元清介绍说,选择传承人第一看人品,做事好不好,先说做人;第二就是吃苦耐劳,这个行业很辛苦,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第三就看有没有天赋。除了上述三个选择标准外,还需经过师傅和公司质量部门的双重考核,才能当选真正的技艺传承人。
(张国祥)
老字号触网新零售
“钟水饺”发展至今,仍是最知名的四川老字号餐厅之一。不过,即使带有“老字号”光环,这些在消费者心目中已有一席之地的品牌,在面临消费升级和网红经济的双重挑战时,竞争力正在减弱。
在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期间,“钟水饺”有了新的尝试:在互动点评APP上线了7家门店,其中5家门店也已上线外卖平台。每天用餐高峰期,穿梭在门店里的身影,出现了外卖送餐员。
作为“老字号”,“钟水饺”与互联网的拥抱程度不算高。尽管钟水饺在部分网络平台已经上线,但通过互联网收获的客源数量仍不算多。
“外卖是趋势。”祝元清说,每个老字号店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一些特殊的食品要想实现非堂食并不简单。祝元清和团队研究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更改调料的顺序,先把饺子裹上浓稠的底料,拌匀后再浇上红油。而来店里的顾客,则仍需要自己用筷子来拌调料。祝元清解释称,“这个区别主要是考虑到外卖送餐途中,可能会让饺子和调料粘在一起,影响口感。”
事实上,四川许多老字号每天对于售卖数量都需要有更加精确的预判,一方面想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希望不浪费成品以控制成本。譬如,钟水饺总店目前对销量和品种的预判,仍来自店铺人员的经验。
“我们都是每天现做现卖,为避免浪费,晚上8点左右不做饺子抄手担担面,晚上8点30左右不做蒸饺烧卖。有时候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发现稍微晚一些就吃不到水饺,会很失落,同样的我们也有一些无奈。”祝元清说,“现在7家门店都接入了线上互动点评APP,这些消费数据是一个趋势,很值得分析。”
除了外卖,钟水饺也在期待与新零售平台合作,预计不久以后,成都市民就可以买到当天现包的钟水饺和秘制的调料,煮出自家的“传统味道”。
百年老字号坚守初心传承工匠精神
钟水饺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创办,原店名为“协森茂”。不久后该店由一名小商贩钟燮森主厨并经营,最为著名美食有红油水饺、清汤水饺和椒盐酥锅魁。
1931年,开业之初店址在成都的荔枝巷,故挂出“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其中,红油水饺味微辣、鲜香,咸中带甜,吃完水饺,蘸料再配以椒盐酥锅魁,可以说是别有一番风味。
钟水饺以其独特风味蜚声海内外。在成都的各种小吃店里,钟水饺往往都排在菜单的第一个。“很多人模仿我们的做法,能够模仿制皮,包肉馅,但是肯定是做不到我们一样的配料的。”祝元清说,这个“秘方配料”是商业机密,一个好的配料,其附着在饺子上的粘稠度都是可以“计算”的,此外,下香料的顺序,时间,火候的掌握,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的。“因为喜欢独特这种独特味道,曾经有日本游客慕名而来,连续吃了20碗。”
与配方的“保密”不同,钟水饺的一些制作流程,这位非遗传承人也大大方方透露出来。比如说手工饺子第一步就是擂,把生面粉擂熟,这样做出来的钟水饺口感更劲道,吃起更丝滑。
钟水饺在制作上,一定是传统的生物发酵。“老面发酵很考手艺,比如说今天天气25度,一斤老面、五斤干粉、适量水,发的时间、温度不一样,口感就不一样,这也是老面无法被酵母所取代的。”而在用料上,面皮必须要达到6.5公分的直径,一张面皮的重量在5—6克,10个饺子的重量在50—60克,肉馅的重量就在80—90克。“肉馅的比例大于皮的比例,是不是很良心做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