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忘记年龄 回归学习本身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在实小的户外平台上,周会老师正在为她的“大龄学生”讲述“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来历和习俗。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它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周会老师介绍说,接着她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古人饮茶的礼仪,还现场进行了草莓苗的栽种,让久居城市的“同学们”体验了一把“都市农夫”的感觉。
“‘二十四节气’课程我们已经教过了两轮,现在是第三年,可以说这个课程是一边教学一边研发,现在还在不断地打磨与拓展。”周会老师说,在每个节气到来之际,实小的学生都有机会跟着老师一起回归自然,用亲身体验去感受季节的变化,了解那些隐藏在节气中的智慧。同时,该课程还提倡差异化的分段实施与混龄学习相结合,用集装箱式的资源,去打造涵盖语文、科学、数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的课程维度。
除了“二十四节气”课程以外,在首届共享课程节上,实小还开设了定格动画、创客无人机、乐高智联、棒球运动、即兴戏剧、STEAM实验室、雅园美食课、密课程、沙画艺术等课程。这十门课程是在前期的课程调研中,由“大龄学生”们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课程。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共享时代。共享、循环、圈层、社群会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教育学习也不例外。”李蓓说,“实小的面积不大,只有18亩,让课程生发出更多可能,‘共享教育’是我们的选择。”
发现
打破规则 重新定义课程
在共享课程节当天,实小课程研发的多位参与者基于各自的角色,分享了自己与课程之间的故事,他们中有课程的设计者、体验者和观察者。
来自实小五年级的代解语同学就讲述了她与课程的故事。代解语来自实小“蜗牛班”,从三年级开始,这个班的同学就在进行项目式学习,“记得我们‘读城记’课程里有一个项目是‘儿童城市挑战赛’,要求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地去解决它。”代解语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修路”,因为她回家的那条路一到下雨天,地砖下藏着水,即使非常小心也会溅起泥巴弄脏衣裤。
于是,代解语花了很长时间完成了一个调查报告,交到了建交局。让她没想到的是,三天后她就接到了工作人员电话,邀约她一起去那条路实地考察。一个月后,她的建议被采纳并列入政府工作日程,八个月后,那条路焕然一新。“我吹牛成功了。”代解语十分自豪,“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渴望通过学习与世界对话,而这条修好的路,就是我与世界的对话。”
实小首届共享课程节为城市里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爱好者、教育支持者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一系列支持体系,让城市里的教育者得以用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合作,探索出课程研发的模式。“这十门课程的研发团队里有我们实小课程中心的教师,更有散落在城市里的教育人,还有学生家长、学校后勤人员,是课程让我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从而重构学习。”实小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白雪老师说。(马周 摄影报道)
校长说
李蓓:学无边界
实小一直有一个建校使命——实验研究,辅导地方。我们的理想,就是推动中国教育创新更加着力于课程变革的核心区,围绕当下任务和未来目标,把学校办成课程的生态园,助老师们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2015年,实小进入“未来学校”建设元年;2016年,“小学生·大课程”首次上线。近4年的时间里,实小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教育并积极投身于课程研究的教师。UBER式的教师、集装箱式的资源、混龄式的学习、深度融合的思考、跨界式的内容、终身学习的理念……“18亩+”概念的提出,让实小打开校园、打破界限,和城市里更多的教育资源有了跨界合作,于是有了今天的首届共享课程节。
我们想通过开设共享课程节解决6个问题,包括学校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支持课程研发?如何吸引并支持教育爱好者为学生设计学习体验?如何创造或者促进公平开放的学习环境?如何让学生在课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如何让学生拥有更多跨界学习的机会?如何打破年龄的界限,组建学习共同体?
这是一个没有“享”不到的“无边界”世界。学校教育,也将成为一个全社会协同联动的复杂工程,一个全球同步推进的基于共识的行为。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重新认识学习,开启一场连接、发现、共享、共创的学习之旅。(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