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志愿者寻访摸底河
社会组织参与河道治理成效显著
“知道生命都需要哪些元素吗?”成都江源社会组织的徐煊的一个问题,正式开启了一场探索生命之源的志愿活动。各国语言此起彼伏,“water!air!sunshine!”来自美国的高中志愿者查理首先回答了老师的问题。随后,在徐煊的带领下,大家来到摸底河边,用矿泉水瓶对河水进行取样,并观察河道周边生态情况。“这河里有鱼吗?”“这条河的上游是哪儿?又会流向哪儿?”活动激起了志愿者们对河道的好奇心与了解欲,大家不停地询问关于摸底河的相关情况,徐煊和社区工作人员逐一细致解答。
这场探寻河流生命之源的活动,是江源社会组织和清源社区合作的众多河道治理活动项目中的一个。去年6月,一场名为“寻河记”的活动在社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活动邀请了绘制成都河流长卷的陈忠阳老人,这位土生土长的成都老人向居民们讲述了他的成都河流记忆,“我们年轻的时候,成都的河流非常清澈,水流量也很大,我们喜欢在河里游泳、赶鸭子,还有划龙舟,那时水上活动很丰富,大家和水很亲密……”陈忠阳老人的讲述不仅勾起了众多中老年居民对河流的回忆,更让年轻人们感慨万千,“好希望过去美好的景象再次重现,我们也能下河游泳、泛舟河上。”
江源社会组织志愿者们除了走进社区、院落开展与河道保护相关的环保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对河流进行调研,持续关注监控河流的环境问题。徐煊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周都要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对辖区河流水质进行取样。多次取样后,志愿者们发现,清源社区内的摸底河存在氨、氮、磷酸盐偏高现象,PH值呈弱碱性,通过分析确定,这是由于生活废水和农药引起的。志愿者们沿河一路查找污染源,最终确定污染源不在社区内,而在河流上游的一个社区。“排污口非常隐蔽,看不见,但能听见污水流出的声音,味道非常刺鼻。”在查找到污染源后,志愿者将情况向社区作了汇报,社区出面进行了协调解决。
建立河道治理长效机制
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当“河长”
“我们社区光听名字就晓得和河流的渊源,我们一定要对得起‘清源’这个名字,把辖区内的河流治理好。”清源社区书记汤继刚对河道治理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认识,“河道治理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早在去年,“河长制”出台前,清源社区便开始探索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治理河道,江源社会组织便是他们引入的首家治理河道、推进环保的专业社会组织。徐煊是江源社会组织的创办者,这名来自江西上饶的70后,大学时学的是动物检疫专业,毕业后当过农业部门的公务员,也开过电脑公司,却在环保公益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一干就是10余年。之前一直都是在成都环保公益组织工作,直到去年,徐煊创办了江源社会组织,这家专门致力于河道环境保护的公益机构。
“我和汤书记在治理河道上的理念想法很一致,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在徐煊看来,能与清源社区的合作是非常难得和愉快的经历,“我们和社区有着共同的环保梦想,都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能让河水变清,河道变美,让人与水的关系变得亲近起来。”
徐煊告诉记者,社区组织从去年成立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内,他们已经在包括清源社区在内的成都7个社区建立起了合作网络,未来将逐步辐射更多社区。“治理河道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提高公众参与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徐煊感到欣慰的是,在社区和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树立起了环保意识,“现在清源社区的居民‘河长’越来越多了,不少居民会主动寻河,捡拾河堤垃圾,发现污染物及时向社区反映。”(杨雪怡 谢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