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一座城,那些承载着历史的古街巷陌无疑是首选之地,脚下的青砖、屋檐上的灰瓦,写满了这座城曾经的繁华与萧条。
杭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时尚商贸活力。作为杭城的人文符号,遍布各方的特色街区俨然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展示窗口、风雅客厅和一种品质生活方式,成为热爱杭州的理由。
但是,时代在变迁,高速发展的冲击波让这些独具特色的杭州符号开始感到“战栗”。如何既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又能挖掘老城新价值,培育城市新业态,打造地方新名片,杭州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皇城根儿”下的古街余韵
吸引游人如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热闹的吴山脚下,河坊街的红灯笼一盏一盏亮起来,映红了半边天幕。商铺林立,民间技艺云集,熙熙攘攘的南来北往客在青石砖上踏出喧嚣的声响。如果不细看游人的衣饰,也许这样的场景与百年来的每个夜晚并无二致。
南宋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清河坊,曾经的商业、文化中心,富饶繁华名不虚传。即便历史变迁,朝代更迭,这里仍旧是杭州最为热闹的地方,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到,每年近1800万人次的人流量让这个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杭州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初清河坊大修时,曾经面临成为一条宽阔马路的命运,庆幸的是,在当时市民的呼吁和政府的抢救下,清河坊留住了杭城古韵的遗迹,这才得以再现昔日繁华。
2001年10月,对清河坊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改造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一年半之后,依照南宋及明清建筑风格重建的河坊街隆重开街。重新修缮后的河坊街以“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了南宋时期市井文化的原汁原味,并整合了中山中路、高银巷路等多条支巷,打造起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一期工程。
随着后期建设的逐渐扩大,直到2009年南宋御街开街,清河坊历史街区呈“甲”字形的区域范围最终落定。原本历史上的集商之地开始向旅游文化转型,清河坊街区的商业业态落点在杭州的老底子风味上,除保留区内著名的老字号外,以招租、联营等形式,引入商家经营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杭州及各地名土特产等符合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的项目,形成了以街引商、以街带商、以商兴旅、以旅促荣的良性循环。
十几年的开发、培育,如今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与商业文化实现完美嫁接,并以老字号的商业文化活化,重现历史街区的文脉之源。据了解,经过恢复、保护和引进,除了本地的胡庆余堂、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西泠印社等老字号外,北京同仁堂、上海功德林、龙泉官窑、荣宝斋、吉祥坊等外地老字号纷纷被引进,街区里的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总计百余家,业态涉及中医药、民俗、土特产等各个领域。
除了老字号,与之并驾齐驱的另一“瑰宝”,街区管委会从全国各地挖掘引入的民间手工艺人,也为古街增添了不少独特魅力。捏面人、吹糖人、草编、拉大片……这些纯手工技艺表演藏身于古街各个角落,将极富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街区以独有的韵味展现出来。
自古商业繁华地,作为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清河坊更像是一座活档案馆,它的修复和改造,为杭州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多元化业态聚集人气
历史与现代交汇
所谓特色,必定是与他处有所不同。所以即便和清河坊一样有着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在杭州人眼里,临靠着25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环抱着宋都香积古寺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却与美食分不开。
头顶着“中国特色商业街”这块“国字号”美食招牌的大兜路曾被定位成另一处“西湖边”,高档会所、独栋别墅、主打小资情调的餐馆,高举精致美食牌,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大兜路,自然就跟上“美食街”三个字。
不过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改变,2010年开街的大兜路“美食”定位遭遇发展瓶颈,前有周边各大美食街瓜分人流,后有业态丰富的商业综合体扎堆抢占地盘。作为处于成长进行时的年轻街区,是坚持最初的高大上路线,还是转变为大众平民街区,经过几年的摸索,大兜路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街区改造提升。
金融是大兜路转型的一大关键。2015年,拱墅区推出运河财富小镇计划,财富小镇——基金小街落户于大兜路。在散发着古韵气息的院落小楼里圆一个财富梦,大兜路展现出不同于前的另一番情致。
除了金融业务的引进,大兜路还以美食为基础,着眼于民俗文化传承,民宿、花艺、工艺品等多种业态相继加入。如今的大兜路,已成为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居住、文化、旅游、休闲、商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危中求机,放下身段的大兜路正在寻回昔日辉煌。
说起杭州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一个地方必须提到,那就是思鑫坊。
在杭州,素有“百年思鑫坊,半部民国史”的佳话。这里曾经环境幽雅、名士云集,住过书画家余绍宋、实业家胡海秋、医学家李茂之等众多名人。
虽然历史底蕴深厚,但随着时代变迁,思鑫坊很多建筑年久失修,逐渐变得破败拥挤,杂乱不堪,成了无证餐饮小店聚集地。优雅消逝,这个承载着杭州历史和情怀的老街区,每天都在烟火油污间苦苦挣扎,当年气势恢宏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2015年,借助G20峰会举办的契机,思鑫坊迎来蜕变。清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铜质门环一一还原;木门窗、马头墙,“一巷一弄”的格局仍保留着典型石库门建筑风貌,“杭州近代建筑文化的代表”再现当年风采华姿。
修缮一新的思鑫坊,摆脱了脏乱差的环境,朝着“打造民国风貌体验街区”的目标快速前进,一个西湖边独有的、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文化秀场正在展示着特色街区的独特魅力。
以文化特色打造街区品牌城市焕发新生
对于长居这座城市的人来说,特色街区是平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休闲、购物、享用美食,是家门口的便利,也让平淡的生活眼前一亮。
对于暂留于此的游客来说,特色街区则是不容错过的一处景点,浓缩了这座城市最值得看的风景,最值得购入的物品,还有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化韵律。
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杭州的很多特色街区在全国已是小有名气。商贸繁荣、物流发达的今天,想要在家门口买到各地的特色商品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但杭州的特色街区依然能以其“独特”而吸引人、留住人,“撒手锏”就在于“文化”二字。
比如河坊街,除了可以买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更让人着迷的还是延续千年的南宋文化在那儿留下的印迹;同样是毗邻京杭大运河,同样是融运河文化、美食文化入街,主打杭帮菜的大兜路美食街与主打台湾美食的西塘河美食街也因为文化侧重的不同而散发出浑然不同的风情;而杭州最有名的商业街延安路,也在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了解到,把每一条特色街都按照一个品牌来打磨,将街区文化有所区别地研究、提升与深挖,这样的意识贯穿了杭州每条特色街区打造的全过程。现有的历史老街,在传承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已经打响品牌的商业名街,要体现出街区的人文文化;新兴的商业街区,则要提出自己的商业文化。三类文化互相融通,“街的文化”与“文化的街”有机结合,最终提高了杭州特色街区的文化品位。
平地起繁华。历史建筑成为城市记忆,街区发展塑造旅游名片,杭州的特色街区建设令整个城市焕发新生,市民和游客都在改变中深切感受到城市之变、生活之美。(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