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6月中旬开始,假期的每个周末,这个社区的青少年们都会坚持一项特别的兴趣活动——青少年记者团教育实践。这是社区第一次展开带有职业特色的青少年活动,有何成果?当天,社区的居民们前来检验——由东坡街道东坡路社区主办,成都市青羊区乐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东坡少年报》的新闻发布会,隆重登场。
角色扮演
不,他们是真的小记者
“逸趣东坡,一起乐学”项目内容是东坡路社区的青少年暑假素质提升类活动,居民们一直很关注。是“以媒为介,以文化人”的核心元素打动了居民,社区摒弃了各种时下热门的、花哨的活动形式,要和乐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起组建一支社区自己的青少年记者团,在学与做中提升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
这是一支真正的记者队伍。最小的参与者7岁,最大的16岁,做在其中,才能乐在其中。
在社区的指导下,在乐希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团开始行动了。他们一起学习了语言能力的表达、逻辑能力的整理、新闻照片的价值、新闻故事的态度、新闻摄影的技巧,学习了鉴赏影视镜头运用;然后,一起采访了社区的党员人物、好家风家庭代表、居民骨干;接下来,还邀请了更多的社区居民一起听了一堂红学专家的红楼课;再后来,联动自然学校的活动,第一次当出镜记者,秀出了小小主持人的风采;更好玩的是少年们在公园里天马行空,要为自己的报纸设计一份专属logo。
这是他们第一次深度接触记者职业,第一次用笔写下新闻稿件,第一次学习出镜要做表情管理,第一次知道普利策新闻奖,第一次感受蒙太奇镜头的运用……两个半月的时间,青少年们通过采访打开了另一种了解生活、观察世界的方式。
做报纸
是的,他们是认真的
《东坡少年报》出炉了,这是一份带有东坡路社区和青少年双重IP的报纸。
头版头条、二版人物采访、三版活动呈现、四版文艺风采,一份对开大报,把这个暑假的青少年记者范儿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文字是无法表述收获的,一个报道便是一个故事,这个夏天,东坡路社区的角落里发生了太多故事。
“谢谢小记者们,当我给你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也有机会回忆我这半生的路。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乐观、开朗、活泼和希望。”接受采访的社区党员陈永发,在发布会现场动情地说。已经75岁高龄的老人,说话掷地有声。他谈及暑假的采访,说最感动的是,记者团的活动让陌生的两代人有沟通机会,在认识社区、认识生活这件事上有了共同的归属感。
9岁的田卓源代表青少年记者团在发布会上做了交流发言。这个暑假,他参加了记者团7次活动,感受非常深刻。他用“润物无声”来形容自己的成长:“感谢这个特别的暑假,我见到了一群不一样的人,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活动体验。”
现场居民展开了报纸的阅读分享会,尤其是孩子们的家长,兴奋中带着一丝激动。他们的期望本不高,就让孩子暑假有个“窝”不至于太闲,哪知道能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报纸。“孩子的名字和作品,都在上面,这是一份特殊的肯定。和作文、比赛不一样,这是他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关键的是,他现在特别喜欢记者的职业,开始有意识地用专业的思维去观察生活。”田卓源的妈妈动情地说。
社区发展
需要青少年的新鲜力量
社区为什么一直致力于提升青少年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社区主任李建给出了回答:“你们是新生的太阳,背后还有父母和家庭的支持,这是社区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基本元素。”
这个夏天的东坡路社区,连风都是快乐的。青少年用“野生派”的方式在生长,自然学校给了他们“放飞自我、发现自我”的机会,而青少年记者团则补充了他们“发现别人、赞美别人”的机会,内外结合,他们感受到成年人对他们寄予的厚爱和厚望。
社区爱少年们,也希望少年们爱社区,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才看得见每天都在进步和强大的国民素质、服务精神、道德信念。
《东坡少年报》第一期出炉,便意味着,年轻的一代发现了社区的美,发现了社区的力量,发现了社区可以被传颂的故事。它们曾经洒落在各个小区、院落、家庭,却可以用一支笔把所有故事串起来,呈现于报纸,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东坡路社区的风貌。
李建表示,这是少年们的贡献,也是少年们的职责。《东坡路少年报》不是结束,恰恰是才开始。(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