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9年12月底,全区35%以上的小区院落统一使用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专用袋,同步建成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设施。
到2020年12月底,全区40%以上的小区院落统一使用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专用袋,同步建成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分类投放设施,逐步建立计重计量体系。
创新智能垃圾分类
垃圾四分类全覆盖
走在青羊区,无论是景区公园,学校事业单位,还是小区院落,你都可以看到众多造型美观的垃圾四分类装置设施,市民只需要将手中的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类别进行分类投掷。从去年起,青羊区城管局便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垃圾四分类装置设备,将过去传统的垃圾箱全面进行更换,大力引导市民开展垃圾分类。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设置四分类垃圾投放点360个。
“我们学校的垃圾桶全部换成了垃圾分类的装置,现在大家丢垃圾都很自觉,会下意识地进行分类丢弃。”在青羊区的一所小学,五年级的陈思雨同学指着学校里的垃圾分类装置,向记者介绍道。她告诉记者,学校除了更换上了垃圾分类装置外,还开设了垃圾分类小课堂,向大家发放垃圾分类知识手册,老师还在课堂上,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实践垃圾分类。“废旧电池绝对不能乱丢会污染环境,瓜果蔬菜垃圾可以当做肥料再次利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如今,学生们都熟练地掌握了垃圾分类技巧,并逐渐养成了分类习惯,而除了自身做起外,不少小朋友还回家教父母家人垃圾分类,带动全家开展垃圾分类。
去年,青羊区城管局还在8个街道的多个小区,创新试点推行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我们小区真洋气,丢垃圾要扫二维码,分类投放,不按规定丢垃圾,物管要进行处罚。”文家街道的佳兆业小区是首家试点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小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广实践,如今,小区居民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垃圾分类模式,已经从陌生变得熟悉。“绿色、红色、蓝色、灰色,每个不同颜色垃圾分类箱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绿色的回收餐厨垃圾,红色的回收有害垃圾……物管为我们每户家庭创建了二维码,每次分类投放垃圾时都必须扫二维码。”提起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小区居民黄先生滔滔不绝。
小区物管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开始推行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时,他们还是有所顾虑,怕流于形式,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事实证明,这种新型的垃圾分类模式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并帮助居民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今年5岁的小西是金沙云庭小区的一位小居民,自从小区推行智能垃圾分类后,小西便每天在父母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我觉得垃圾分类有点像过家家,不仅好玩,还很有意义,我现在已经是垃圾分类小达人了,你们有啥垃圾分类问题都可以问我。”
垃圾分类与社治结合
社区设监督员
除了创新试点智能垃圾分类外,今年,青羊区还率先出台了《青羊区小区院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的最大亮点便是,院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牵头单位由城管局变为了社治委,将生活垃圾分类正式纳入社区治理“121”体系中,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陈大姐是文家街道快活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监督指导员,她每天的工作是和同事一起,对辖区内院落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引导监督。居民有任何垃圾分类的问题,都可以向她咨询。陈大姐还会对院落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有人没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她会对居民进行教育,并对屡教不改者进行处罚。
在担任社区垃圾分类监督员之前,陈大姐是一位热心院落治理的院落骨干,“我觉得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光靠政府推广,我们居民责任重大,必须提高意识,改变大家过去固有的习惯,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陈大姐说,虽然大多数居民能够接受她的监督,但在平时工作中,她也遭遇过不少“白眼”和不解。“有些人不太自觉,不按照要求垃圾分类,还嫌我多管闲事。”面对这样的居民,陈大姐总是非常耐心地做工作,让他们充分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像陈大姐这样的垃圾分类监督引导员,在青羊区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今年,青羊区所有街道社区都设立了垃圾分类监督引导员岗位,每个社区都有多名垃圾分类监督引导员,他们中有院落党员骨干,有物管人员,也有社区工作者,不仅有像陈大姐这样的中老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
汪家拐文翁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指导监督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已经成了社区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们下院子,除了要收集民情民意外,还要督促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除了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外,还包括运输环节实行分类运输。在这一环节上,青羊区也早已遥遥领先。在清运垃圾上,青羊区各个街道都采用分类清运,不同颜色的垃圾清运车装载清运不同类型的垃圾,还设立了垃圾分类清运员岗位,专门负责垃圾分类清运工作。
( 杨雪怡/文 闫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