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实行了 院落环境美化了 56号院有本“自治经”社区甘当“配角”

发表时间:2016-07-14 14:51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没有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随意进出、院内车辆随意停放……这些,一直是很多老旧院落存在的问题。可同样是老旧院落,在青羊区西御河街道的五福街56号院里,却有着另外一番景象。“这个院落是社区老旧院落的典型,实行居民自治后,不管大事小事都是居民们自己当家做主。”五福街社区书记张先群告诉记者,现在的56号院社区只有唱“配角”的份儿,十分省心。

 

 

 

 


  院落自治: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

 

  1月5日,在新年上班的第二天,社区书记张先群陪同记者走进这个被称为“典型”的五福街56号院。

  越过敞亮的大门,几栋居民楼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平静而温馨的矗立着。院里的居民们或坐在长椅上聊着天,或在居民活动室里玩着牌,或热情地打过招呼后回家准备菜肴……所有的一切都给人一种安定的幸福感。

  “你看,门卫站岗负责、院内车辆停放有序,门口传达室里的监视器还显示着小区各个角落的情况。”张先群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年对院落自治的探索和实践,居民们开始采用民主自治的方式管理小区,56号院也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宜居院落。

  说起院里的变化,56号院业主、居民自治小组组长冮老师最有发言权。2011年就进入院委会;2012年负责56号院“准物业管理”试点工作;目前担任居民自治小组组长……可以说,冮老师对院内的大事小事全都“了如指掌”。

  “居民自治小组由2名主要负责人和12名楼栋长组成,别看小院不大,我们的管理规章制度都是非常健全的。”据冮老师介绍,为了做好居民自治工作,自治小组会不定期召开会议,协商涉及院里的小事小情;每月召开一次组长工作会,研究工作、布置任务;每年召开一次年终总结大会,表彰好人好事、安排来年工作。

  为了让院内的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院落居民自治小组自制了各项规章、职责共19项,包括《占道机动车管理规定》《门卫邮件接转管理规定》《活动室活动须知》《关于调取监控录像的规定》《关于租房户进出收费规定》《加强对电瓶车充电管理的规定》《大院居民公约》等,涵盖院内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全覆盖的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每项工作都留有“痕迹”,居民自治小组开展的每项工作都留有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也成为总结自治管理工作经验的第一手宝贵素材。

 

  自我管理:贵在用心  贵在精细

 

  “看,这些资料我们分为规章类、记录类和单项工作卷。”因为自治小组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冮老师的家便成为她的“办公室”。“留资料不仅是为了工作方便,同时也能避免因为记不清楚而导致问题扯不清楚的被动局面。”

  记者随意翻开一本《占道车辆卷》,里面翔实地记录了院内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开展始末,这也让记者发现了56号院居民自治工作之所以能做好的原因。

  “车多、车位少,哪家停、停在哪里,这都是难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先后做了6个方案。”拿着《占道车辆卷》,冮老师回忆起了这项被称为“硬骨头”的工作。

  2012年,院内占道车位有19个,可要求停放车辆有30多辆。“僧多粥少”的局面,曾导致个别车主用车堵门、强行停车。2012年11月,经过居民自治小组研究决定,向住户发放“院内占道停车意见征集表”,提出了“排号等位”、每年“大摇号”、“先进先停”、“一概不停”四种方案。最终120份征集表中,占57%的人选择了“排号等位”的方案。

  原以为“停车难”的问题就此解决,可在2013年8月,又有车主对执行了不到一年的“方案一”产生了不满。为了避免矛盾激化,经过自治小组开会讨论,再次决定在2013年年底前提出新的停车方案。“我们对每位车主都进行了走访,分析对比条件后又提出了‘择优录取’和‘择优补缺’两个方案。”最终,“择优补缺”的方案以68%的支持率得以通过。

  2013年11月,一份新的“车辆占道方案、车辆管理的执行通知”被送达到35位车主的手中。而且,自2014年1月1日执行至今,院内的车主也再未因“停车”的问题产生矛盾。

  老旧院落停车一直都是“老大难”问题,可56号院自治小组却拿出了“六套方案”来寻求解决办法。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细致,都不得不让人叹服。

  “院落的事,说到底就是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婆妈’小事,只要站在居民的立场,细致、用心地去做好这些小事,居民们是看得到的,最终也会支持我们的工作。”

 

  柔性管理: 不光“硬”  还得“软”

 

  院落的环境变好了,硬件设施也上去了,院落居民自治小组又开始“思考”了。

  “56号院租住户占到了60%,如何调动这群人与我们共创和谐大院,这是一个需深入探讨的新课题。”冮老师说,院落管理单靠强硬的制度是不行的,还得配以人性化管理,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盲人婆婆刘素华,是56号院的长租户。 “买什么东西都是大院老姐妹帮忙,院子里搞活动,从来没有落下她,都是到家里去接,然后再送回家。”院内居民谢大姐告诉记者,住一个院儿,大家都深知刘婆婆的不便,所以不管是身体不适,还是散步聊天,都愿意去帮把手。因为56号院里居民们对待刘婆婆“亲如一家”,即便刘婆婆的老伴儿去世后,三个女儿三番五次地来接她,她都“舍不得离开”。

  凡入院租住的住户,自治小组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他们的职业、家庭以及子女的情况。“脸熟了见面主动打招呼、拉家常、聊孩子,从态度上、语言上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冮老师说,要想让院内的租住户们有归属感,就不能对他们“另眼相看”。因此,不论是收费、占道停车,还是院内的大小活动,居民自治小组都会主动邀请并欢迎租住户们参加。“过春节发点小礼物,业主有,租住户也有。”遇到租住户需要帮助,自治小组也会热心及时给予帮助。渐渐地,这些被冠以“难以管理”的流动人口群体,也感受到了来自56号院的温暖,开始自觉融入这个院落,真正把自己当成了56号院的一分子。

  经过几年间的推行和实践,56号院有了自己的一本“自治经”,院内的居民们也深刻感受到,通过民主和自治的方式,自己便可以把院落各项公共和日常管理事务管理好。“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从服务上减少矛盾,坚持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院落、难事不出社区的原则。现在,小区的环境安全卫生也越来越好了,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才是居民们最想要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冮老师说道。(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