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老太突发心疾 成都医生千里驰援

发表时间:2016-12-16 10:39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闫青


     “当你以生命相托,我定当全力以赴。”
 

  假如有医疗热度词汇统计,“分级诊疗”定当入选。不过,怎样一个“分级”法,对于这样一个概念有很多人仍旧感觉遥不可及。而如果让70岁的藏族老太太李俄玛的家人来说,她一定会用这样一些关键词:就近、互动、速度、重生——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个千里驰援的分级诊疗故事。


  【连线】 

  远程指导 成阿连线指导救治

  在市三医院心内科病床上的李俄玛老太太即将康复出院,一家人脸上都是满满的笑意。不过,在回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一幕时,却仍是心有余悸。

  11月23日晚,家住阿坝州马尔康卓克基的李俄玛被邻居发现晕倒在了家门口。当时头部跌伤的她,血流不止,已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了解更多发病前后情况的亲友及邻居,赶紧把她送到了就近的阿坝州人民医院。急诊医师发现,被送入院的李俄玛仍旧意识不清,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酶TNT也有轻度升高。对于这样的情况,当地医院不能明确其病因,更无法提供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正当情况陷入胶着之时,当地医院医生想到了求助对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今年5月,市三医院曾派出8名心内科专家组成团队,深入阿坝传授适宜技术。自那之后,两地医生即建立了联系,时不时就会通过微信群交流专业知识。正是通过这一微信群,当地医生将李俄玛老太太的病情实时与市三医院心内科专家进行了沟通。当晚值夜班的市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邓晓奇依据患者病情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药物治疗的建议。

  不过,在使用后老太太的昏厥状况有所好转,但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进一步治疗,即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紧急植入。

  【驰援】

  响应求助 携起搏器千里驰援

  想要在当地给老太太植入起搏器,却并不是容易的事——没有DSA机;胃肠机处于不能使用状态,仅有一台外科术中的C臂勉强能支持;阿坝州医院此前也没有开展起搏器安置技术的记录……种种条件受限之下,当地医院在24日清晨8时打来电话,向市三医院专家求助。

  阿坝州医院路途遥远;有过深夜赴阿坝州人民医院抢救病人经历的刘汉雄主任医师正在门诊看诊;科内其他医生不是排了手术就是需要在病房值守……怎么迅速去?派谁带着仪器去?从接到“救命求助”之时起,市三医院心内科主任蔡琳即开始飞速思考如何展开这个“千里驰援”。最终,刚下夜班的邓晓奇主动承担起了赴阿坝州救治病人的任务。上午10时许,在调整安排好原本安排的2台手术后,邓晓奇带着起搏器一路急驰赶往阿坝州人民医院。一路奔袭,直至下午5时许终于抵达当地。

  此时,老太太的病情仍旧十分危重,伴有定向力障碍。“如果不及时安装起搏器,老人家肯定性命不保。”邓晓奇介绍说,患者的情况肯定经不起路途折腾赶到成都再手术,而再三考察医院的医疗条件等情况后,发现也不能在当地进行永久性起搏器的安置。充分沟通后,邓晓奇决定先为老人实施临时起搏器安置手术;再连夜赶回成都进行永久性起搏器的安置。

  通过阿坝州人民医院医务科、ICU、心内科、手术室等多部门的配合,历时近2小时后,李俄玛被送入手术室。

  【新生】

  “摸黑”手术 赢得来蓉重生机会

  “之前这家医院没做过一例起搏器植入手术,所有东西都需要现准备。”最让邓晓奇感觉头疼的是,仅有的外科手术C臂机每次只能显示一帧图像。也就是说,如何将起这枚临时保命的起搏器安置到适当位置,更多的只能是依靠操作医生的经验和手感。在这几乎约等于“零引导”的状态下,邓晓奇花了数倍于平常操作的时间,终于一步步将临时起搏器安放到了准确位置。

  为了尽快让老太太得到最佳的治疗,当晚9时许,邓晓奇带着她连夜从阿坝州人民医院往成都飞奔。抵达市三医院时,已是25日凌晨3时。老人被安排入住病房后,连轴转超过30多小时的邓晓奇终于有时间能够稍事休息。

  25日上午10时许,邓晓奇又赶回医院为老太太成功安置双腔永久起搏器。经过几天恢复,重获新生的老人李俄玛即将出院回家。(张静 报道 市三医院)

  医生手记

  邓晓奇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国内众多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传统文化,唤起社会的感恩之情。今年的感恩节,原计划去看望我的老师,但是一个求助的电话完全打乱了我所有的安排。

  求助的电话来自马尔康,求助的病人来自卓克基,《尘埃落定》故事发生的地方,是一位藏族老妈妈。看着医联体微信群里的资料,我知道仅靠药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沟通了解了情况后,我带着心脏起搏器(临时和永久)踏上了去往阿坝州人民医院的征程。

  因为是第一例,在当地医院的医务科、ICU、心内科、手术室等多部门的配合下,我们终于完成了病人的转运、器材的准备并开始手术。一切都很顺利,当地医院心内科赵主任带领同仁一起安抚病人,我有了专心手术的时间,但是每次只有一帧图像,让我的心更紧张了!在考察完可能的手术场地后,我再次评估病人后决定护送病人回成都进一步治疗,以使危险最小化、获益最大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让我的决定得以顺利实施,手术顺利完成,病人的迅速恢复,让我们都觉得路途的艰辛不算啥!

  现在回想,我们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情能做和需要做:医学知识的科普、适宜技术的推广、人员的培训和帮扶……尤其是在较为偏远的地区,我们的努力能获得更多的幸福,不论是对于淳朴的病人,还是尽职坚守的同行!

  医生简介

  邓晓奇 副主任医师,华西医科大学学毕业,卫生部首批心脏介入诊疗培训医生。曾在徳国德累思顿大学专修心脏介入手术,临床和介入手术功底扎实,目前为市三医院心内科骨干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