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生态福利 绿道联通回家的路

发表时间:2019-07-29 15:31 来源:新青羊 责任编辑:何梦里

家门口的生态福利 绿道联通回家的路

平整的道路让“回家的路”更好走
回家的路上鲜花绽放、绿意盎然
市民在路旁的石凳上小憩
  你希望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回家?步行、骑行的道路连通平整,沿途鲜花绽放、绿意盎然,充满文化艺术氛围,就算在黑夜也有充足照明,安保摄像头24小时监控保护……这条回家路可还满意?今年,成都计划打造100条这样美丽度、舒适度、温度、安全度俱全的“回家的路”。作为成都中心城区六大主要河流之一,青羊区打造的磨底河绿道(送仙桥—三环路段)项目自然位列其中。近日,记者走访探秘磨底河绿道,亲身感受了一番这条串联三大文化节点、五大生态公园、约30个小区,预计影响居住人口14.5万余人的“回家的路”。

  挖掘文化内涵 满足市民多元需求

  “磨底河绿道打造以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为手段,运用‘绿化+美化+亮化’的景观处理手法,形成实用便捷、连贯统一的绿色走廊,打造了一条以‘步行体验、骑行体验’的多维度城市道路体系,让市民的回家路更加生态多元。”负责绿道建设的兴光华公司项目负责人董力介绍说,该项目也是为了打造具有彰显区域文化的水岸,形成磨底河水系绿地链,形成“一廊、三段、多节点”的规划结构。“目前,绿道已建设完成1公里,更多精彩即将呈现。”

  绿道是回家的路,而回家的路不止于生态。休闲、健身、游憩、科普、文化体验等多元化功能,沿着绿道走到了市民身边。

  “在文化展示上,我们充分挖掘片区历史文化内涵,融入特色文化元素,设置多处彰显文化底蕴的点位。比如石人文化里的石人太极、禅茶一隅、碧溪垂钓、茶香渔趣等,金沙文化里的淘金记忆、金沙艺趣、论古台等。”董力说,以淘金记忆为例,该点位在设计上以淘金文化为主题,用钢筋石笼的形式表达,石头来自河中隐喻金石,金属笼架隐喻淘金人的坚毅精神。“以绿道建设‘穿针引线’,构建城市多维绿廊,将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以绿道为轴 打造生态休闲回家路

  让绿道当导游,美景看得更通透。

  桥下流水潺潺,岸上花团锦簇,沿线设有驿站点位、花坛坐凳,随处可见正在跑步、健身、骑行的市民……目光所及之处,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家门口的生态福利,每天进出走一走,整个人都轻松许多。虽说回家的路不止一条,可我最喜欢走的还是这条绿道。”家住磨底河沿巷的市民小青对打造后的磨底河绿道赞不绝口,她说,绿道不仅为她提供了一条舒适美丽的回家路,还为城市提供了一处呼吸清新空气、享受户外运动的生态休闲空间,让绿之底色在这片城区更加鲜明。

  记者了解到,磨底河绿道(送仙桥—三环路段)以送仙桥为起点,至三环路止,全线总长6.7公里,串联起流域内送仙桥文化节点、石人汉文化节点、金沙古蜀文化节点三大文化节点,浣花溪公园、石人公园、金沙遗址公园、黄忠公园、金沙湾公园五大生态公园和石人小区、香榭名苑、黄忠小区、欣园、翠堤雅筑等约30个小区,影响居住人口约14.5万人。

  串联宜居生活 嵌入公共服务场景

  据介绍,目前绿道打造的重点包括优化路面铺装、更换栏杆、增加木栈道及景观眺台、优化提升植物景观、增加景观照明设施等。绿道沿线还将布局亲水平台垂钓区、玩乐童趣区、健身休闲区等不同主题区域,为不同年龄层人群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道建设中,利用街边开阔地带设置了十个休憩驿站,秉承小型化、便利化的布局特色,融合周边环境风貌,场地结合亭、台、楼、阁、牌坊等构筑,承担了绿道基础服务功能,包括临时休息、文化展示等,让市民走一条绿道,可享生态、文化双重幸福。

  下班就能逛公园,回家都是走绿道。无论是郁郁葱葱的植物,还是浪漫温情的景观灯带,或是多彩酷炫的休闲点位,用园林的手法打造磨底河生态肌体,打造彰显区域文化的生态宜居水岸,不仅能让回家的人感受到这条回家路的独具匠心,更承载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董力表示,建成后的磨底河绿道将串联轨道交通、公交站、医院、住宅小区,用全新的绿色空间,充分嵌入市民生活。“把市民上下班、上下学、每天都在走的路,打造得美丽、舒适、温暖、安全。” (刘洁/文 闫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