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因宫内缺氧面临窒息,古健君一出生便被诊断为右脑脑瘫。在预想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可能性后,古健君的父母毅然选择了将他留下。“命运这样安排,我们接受,就是很对不起孩子,但我们永远不会放弃,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
古健君的出生,给了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大的压力。他的母亲也是一名残疾人,眼睛几乎看不见,行动十分不便。家庭经济来源仅靠父亲微薄的收入。虽然生活压力巨大,但在老古夫妻俩心里,古健君就是众多普通小孩中的一个,只是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一点而已。可作为运动神经受损的脑瘫患儿,要想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却异常艰难。
老古说,医学上认为,对于运动神经受损的脑瘫儿来说,3到6岁是修复孩子运动机能的黄金期。所以,古健君很小便被父母带着到医院做各种康复训练。按摩、扎针、喝药、枯燥的机能锻炼……在日复一日的求医之路上,古健君也渐渐长大了。
“他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一直期待着奇迹出现,但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们发现有些差距是存在且不可跨越的。”无法如健全人一样走路,手指无法做出精细的动作,这一切都刺痛着老古夫妻的心,但却以另一种方式磨炼着古健君的意志,让他的内心变得十分强大。
“就因为身体比不上别人,所以我有更多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在古健君看来,最大的智慧就是正视现实,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争取改变现实。
付出总会有收获。因为成绩优秀,古健君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在高二下学期,古健君被告知,他获得了省残联的推荐,只要通过考试,他可以前往挪威读高中。回想当年,父亲老古至今十分激动:“根本没想到,我们只是鼓励他努力去做,真的没想到会成功。”
在古健君高二那年,他前往了挪威,后来又考到美国森林湖大学,攻读心理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读大学期间,古健君以优秀的表现,拿到了80%的奖学金,并顺利毕业。
对于毕业后的打算,古健君希望能在一年内,好好锻炼一下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一年之后,他想回到美国,继续他研究生的学习。
“我很感谢逆境,也很感恩社会各界对我的帮助,我希望能不断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并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改变现实。”
(张静)